谁信一个心灵的鸣吟,颤动了世界?然而他是灵魂海中的一滴——题记书桌上打开的是2008年8月的《中华诗词》。不经意间,一个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我所在学校某某中学的校长。带着惊喜细览全篇。《夜游杂感》:“秋声渐渐送清凉,月色朦胧浸夜香。我伴清风闲步慢,谁携佳丽舞姿狂。小窗影瘦忧天下,广厦人肥逐孔方。遥望星云循道远,眼前灯火正昏黄。”
如果说看到校长发表于高水准刊物上的文字是一种惊喜,那么读罢全诗则是一种由衷的钦慕。诗歌景情交融,意味深长。起承转合之间,浓浓的唐风宋韵扑面而来,声律、句法、属对工整规范。“赋到沧桑句自工”,人生阅历和多年的孜孜不倦,使得闵校长的诗歌创作已步入佳境。对闵校长我更多地是视为师长,缘起于包括文学在内的多方面的耳提面命。促膝之时多了,对他的了解也就稍多于他人。特别是从他赠予我的个人诗集《涧底吟》(中国文联出版社)中,了解了他的人生及心灵的更多方面。故而,抚篇之际,内心感悟恐比他人深广些许。
按捺不住要说一点的冲动就在所难免了。“零碎的诗句,是学海中一点浪花,然而他们是光明闪烁的繁星般嵌在心灵的天空里。”作为当年“老三届”中的一员,闵校长命途多舛,他用文学梦来抚慰、激励自己,他用诗歌陪伴自己度过了最艰难的青年时期。受命筹建炳辉中学以来,短短几年,学校名声鹊起,个中艰辛无须赘言。心力交瘁,疲于奔命之余,创作的零碎诗句,正是此时心灵的展示。小校大乾坤。校园已非传统意义上的一方净土。“世之熙熙,皆为利来,世之攘攘,皆为利往”。全社会的较大的浮躁情绪,无疑对学校造成不小的冲击。优秀教师“孔雀东南飞”的现象,怎么能不成为压在校长心头的若干块巨石中的一块
我臆测,“小窗影瘦忧天下”的句子,应是闵校长眼见夜晚之时,炳中教师带夜办公而真情流露,虽说炳中的老师现时教学还能守住心灵的一方净土,但“广厦人肥逐孔方”的现实又怎不使当家人浮想联翩?新时代的价值观,教育、培养的问题摆在了当家人的面前。当家人是很难的,甚至是痛苦的,最难、最苦的则是心灵。忧患意识决非仅存在于困难时期,“太平盛世”之时的“忧国忧民”更是弥足珍贵。此时,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诗中“我”的形象,他可是一个筹谋学校长远发展的校长形象,但又何尝不是放眼社会,有同样情怀的群体形象呢?恐怕这才是本诗的最大价值所在。我们应该讴歌如上的一个又一个的心灵。
屈原在汨罗江畔行吟,“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语)我们当然不能把眼前的这些心灵同屈原等中国的脊梁相提并论,但这一个又一个的心灵是小到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民族所能缺少的么
心灵的灯,在寂静中光明,在热闹中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