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塑造了许多典型的女性形象,如沁芳闸边葬花的黛玉,一心想当宝二奶奶的宝钗,还有那芍药花飞了一身的史湘云……实在难以尽述,但于这些女子中,我所钟爱的却不是这些正册十二钗,而是地位低下的薄命丫环——晴雯。
晴雯原本是赖大家买的小丫头,只因贾母见她长得“十分伶俐标致”,所以赖嬷嬷将她当作一件小礼物孝敬给了贾母,她美丽聪明,活泼可爱,有点小脾气,从不屈服于主子的意志,是贾母府中丫鬟里面最富有反判性的。
作者不惜笔墨写了一回关于她不畏强权的性格,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讲的是晴雯失手将扇子骨摔碎,惹得宝玉大发脾气,与她大吵一通,而她也不甘示弱,针锋相对,两人不欢而散,晚间宝玉回来却又极力讨好她,并让她撕扇子取乐。
从这便可看出她的不高傲不妥协之处了,按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奴才是绝不可与主子相吵的,独她是个异数。她不但这样做了,还让身为宁荣二公口中贾府最有出息的贾宝玉亲自赔礼道歉,试问天下何女有此能耐?不说她那个时候,就拿现在来说,下级见了上级哪个不得必恭必敬的,上级稍有点生气,就如临大敌般,惶惶不可终日,真不知道这样做值得吗?何苦来哉?相比之下,晴雯实乃比常人强了千万倍。
再来看另一件更能体现晴雯过人之处的事——“勇晴雯病补雀金裘”。起因是这样的,宝玉不留神将贾母送给他的孔雀裘烧了一个洞,城中工匠们不识此物都不敢接这活。晴雯听后,虽然还在病中,仍挣扎着用孔雀金线来回织补,补得两眼昏花,满眼金星,仍不肯躺下休息,直到凌晨四点才补好,和原先的一样,根本看不出有什么破绽,但她也因此累倒,病更加重了。
让我奇怪的是,诺大一个金陵竟找不出一个能织好孔雀裘的工匠,由此可见晴雯有多心灵手巧了。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晴雯如何心甘情愿拖着病重的身子连夜替宝玉补雀金裘?我想这是因为她对宝玉有一种说不清的悄愫吧,当然这很正常,无可厚非,毕竟宝玉是那样一个优秀的男子,他从不将丫环们看成奴才,只当他们是姐妹,处处受他们欺负,又时时替她们维护,所以晴雯为之倾倒也在情理之中了,作者在书中用许多恰巧的字来形容这些女子,如“憨”湘云,“呆”香凌,“俏”平儿,“慧”紫鹃,“贤”袭人,而用一个“勇”字来赞晴雯,如此看来再合适不过了。
但就是这个俏人儿,却遭到无情命运的戏弄,傻大姐在大观园捡到一个绣有“春宫图”的香袋,由此引来了晴雯、四儿、司棋等几人的灾祸,这就是贾府荒唐的“抄捡大观圆”事件。当王善保家的气势汹汹的冲入时,她没像袭人一样乖乖地打开箱子,而是怒倒木箱,还当着众人的面痛骂王善保家的,由此遭到了残酷的报复,在她“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形下,硬把她从炕上拽下来,撵出大观园,是夜便悲惨地死去。我不知道她做错了什么,但当我重读了几遍《红楼梦》之后,我才发现她与四儿几个不过是替死鬼罢了。
如果各位看过《红楼梦》便必不会记忆第七回焦大醉骂贾府的话了,拿架子骂宁国府的人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爬灰的爬灰。可为什么晴雯长得“伶俐标致”却招来杀身之祸呢?这个不得不归结于王夫人了。王夫人原就讨厌长得美丽又能言善辩的丫环,认为她们是狐媚子。尤其是袭人在她面前说了晴雯的坏话,这并不是无端臆想,看第三十回宝玉挨打后,王夫人找裘人问话,裘人说的那些相当于告密的话就能知道。所以后来晴雯等人被赶出去之后,宝玉觉得很奇怪,因为他认为他和丫环的事怎么可能轻易被家长知道,对袭人也就有了怀疑了。
当她在家中奄奄一息时,看到宝玉来看她,被压制的情感一下子爆发出来,有爱,有恨,更多的则是委屈和冤枉,因为她和宝玉是清白的,不是王夫人口中的狐媚子,更没做出什么有损自己贞操的事,袭人和宝玉有那云雨之事却依旧伏侍他,还被王夫人、贾母夸赞。所以她不是在逝去最后一刻说了句石破天惊的话:“早知担了个虚名,也就打正经主意了。”叫人如何不伤,如何不悲,如何不惋惜。
有很多人都认为“晴为黛影”,我却对此蚩之以鼻,晴雯就是晴雯,她不可能是任何人的影子,她的叛逆,勇敢,聪慧,快言快语,高傲在贾府始终是一面最独特的旗帜,麝月比不上她,秋纹比不上她,袭人也比不上她。
在本文最后,附上晴雯的判词,供各位细细品味:“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青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