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作为中国十八世纪一幅全景的风俗画,在讲述知识分子人生的同时涵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因其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一直以来都被人们称为“讽刺之书”。但是,《儒林外史》的成就绝不仅仅在于它的讽刺性,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都体现了高超的艺术。
一、巨大画卷中的人物呈现方式
人物众多是《儒林外史》的一个鲜明特征,在整部书中,吴敬梓写到了大大小小近三百个人物,但却并未给人凌乱之感。究其原因,小说结构上的独特性可谓非常重要的一点。它一反以前的长篇小说形式,没有贯穿首尾的主干,“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以“单点突出,定向发展”的方式呈现人物。与这种结构相对应的,书中的人物性格也并非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而是由单一到复杂,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展开的。
二、典型人物的形象分析
《儒林外史》中出现了大量的人物,他们大都各具特色,个性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如此庞杂的人物,吴敬梓既写到了令人敬佩的理想人士,也写到了令人厌恶的乡野小人。闲斋老人将这些人物分成了四类:“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而在我们现在看来,书中的主要人物也大致不过此四类。
1.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
《儒林外史》是一个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世界,他们大都渴望自己能够拥有更多的知识。然而,有些人是想通过知识来武装自己,另一些人则更多的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给自己带来功名富贵。在儒林中,有的将自己的大半生都奉献给了科举考试,比如:周进、范进。有的将科举考试看作士人的唯一出路,比如:马纯上、赵雪斋。还有的自己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所以也想让其他人继续走科举之路,比如:鲁编修、高翰林。更有自己一无所知而冒充别人、霸占别人成果的牛浦郎。
周进的一生可谓是一出悲喜剧。在没有功名之前,他遭到了秀才梅玖的三次嘲弄,受到了王慧的侮辱和百姓的歧视,他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委屈与不满。于是在看到自己期盼已久又从未见过的地方时,他痛哭发泄内心的不快。终于,有人为他的悲惨经历而动容,凑足二百两银子为其捐了一个“监进场”。而在此之后,周进一路高升,可谓达到了人生的巅峰。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与前面的嘲弄相对应的,在周进高中之后,梅玖又来冒充周进的门生,这一前一后的转变实在令人啼笑皆非。代写本科论文
2.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
功名富贵对某些读书人来说可谓是终极目标,他们终其一生,不断奋斗,就是为了名利双收。但在获得了功名富贵之后,有的却变的看不起他人,比如:夏总甲、王慧、梅玖。有的思想完全改变,比如:匡超人。还有的则倚仗着功名富贵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比如:杜慎卿。
匡超人的转变不能不让人感到惋惜。一开始的他善良孝顺,侍奉父母极尽心力,让人暗觉惭愧。可渐渐地随著名声的增大与功名的取得,他似乎变成了另一个人。前期在他靠卜卦为生的时候,马纯上给了他很大的帮助,而他也觉得其很有文采。可后来在听了别人的对话之后,他对马纯上的评价却急剧转变,说他“理法有余,才气不足”。这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善变。而他对妻子的态度变化以及间接地导致妻子死亡又都让人感到十分憎恶。这时候的他已由原来的淳朴善良变得不可理喻了。
3.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
从科举制开始实行,读书—考试—考中—做官就被看作读书人出人头地的重要途径。然而,也有人摒弃了此种方式,代之以更简捷的方式实现目标。历史上所出现的“终南捷径”便是一例。他们有些名气后宣布在较近的终南山归隐,以此来得到皇帝的征用。与此相类似地,《儒林外史》中的杨执中和权勿用等人也可看作一心渴望功名,却又假托无意于此的代表。
杨执中通过在市井中讲时事赢得了一定声望,从而得到了娄家公子的多次拜访,并以之为民间的贤人。可是作为读者的我们却看得清清楚楚,他并不具备如此大才。权勿用更是可笑,他听了杨执中的话立志隐居,却常以“你我原是一个人,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分什么彼此”来骗吃骗喝,让人无比厌恶。
4.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者
真正的归隐是一种心灵的恬淡,是陶渊明笔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心境。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除了描写令人厌恶的丑恶嘴脸,也写到了令人敬佩的理想之士。他们才华横溢、品格高尚,却又不慕荣华富贵,是文人的楷模。书中所刻画的这类人物谈不上多,却也足以令人为之钦佩。比如:王冕、鲍文卿、杜少卿、庄绍光、虞育德,他们思想行为相似而又各具特色。
杜少卿是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着重刻画的一个人物,这也是作者本身的一个象征。他一出场就给人一种视金钱如粪土的感觉,把功名富贵看得十分淡泊,令人敬佩。后来他对娄老伯的态度和对王知县态度的转变更让我们觉得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奇人。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很多人都还在娶妾。可杜少卿却对此有自己的认识:“娶妾的事,小弟觉得最伤天理。”他的这种思想的确令人震撼。
在《儒林外史》中,单独被描写的女性并不多。仔细读来,也无非就只有沈琼枝令人印象深刻。她逃婚、在南京自力更生、追求独立的人格,这一切都与追求名利的鲁编修之女和死守贞洁的王玉辉之女形成了鲜明的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