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拼音,写词语。(9分)
1.为了bìǎn党的秘密被反动jūnfá获知,父亲把chōutì里的一些文件都拿到pìjìnɡ的后院里fénshāo了。
2.“ɡéɡ尚未chèdǐ胜利,在这jǐnpò(
)的关头,我们要不怕xīshēnɡ,勇敢地同敌人做斗争!”他奋力地呐喊着。
二、下面词语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千锤万凿粉身碎骨千磨万击死得其所
B.幼稚可笑不慌不忙一拥而入奄奄一息
C.怒气冲冲伤心过度重于泰山重重叠叠
D.轻于鸿毛精兵简政夜色弥慢昏迷不醒
三、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山月似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B.何当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C.粉身碎骨浑不怕(全,全然)
D.要留清白在人间(干净)
四、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练习。(12分)
1.父亲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目的是为了避免组织被破坏。(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2分)
2.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你说得对,我们改正。(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关联词语)(4分)
3.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仿写一句神态描写)(2分)
4.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常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子女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的两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9分,每空1分)
1.《马诗》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主要写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主要写诗人希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
2.《十六年前的回忆》歌颂了____________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揭露了反动军阀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本质,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3.《为人民服务》一文,作者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主题,先写了革命队伍的宗旨,而后围绕“为人民服务”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正确对待生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对待牺牲。
六、口语交际。(6分)
某班级准备开展一次“我心目中的英雄”主题班会,会上请你即兴发言,介绍一下你心目中的英雄。(提示:“英雄”可以是精忠报国的革命烈士、戍边将士;可以是影视剧中行侠仗义、飞檐走壁的侠客;更可以是身边默默付出、关心爱护我们的老师、父母,甚至是陌生人。)
要求:说明谁是你心目中的英雄,为什么。层次清楚,语言通顺。
七、阅读理解。(28分)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14分)
足迹
拐过那道挂满冰柱的断崖,大雪山的山顶就在眼前了。
就在这时候,山背后突然腾起了一片雪雾,冷风推送着一大片浓黑的乌云,疾速飞来,遮得天昏地暗;接着,风吹起的积雪,夹着天上飘来的大片雪花,劈头盖脸地落下来。
指导员曾昭良望着这突如其来的大风雪,忧心地摇了摇头。他深深地吸了口气,把搀在病号腋窝里的那只手攥紧了,又吃力地向前走去。
他是在部队行进到山腰,就要进入积雪区的时候被指定参加团的收容队的。一路走着,他收容了三批因病掉队的同志,组织好人力,把他们送向前去。他本来可以走快些,赶上本队。可是,就在半个小时以前,他遇上了这个病倒在路旁的同志。搀着一个同志走,就慢了,最终没能赶到起风之前翻过山去。
路,越来越难走了。风吹起的积雪,夹着大片雪花,劈头盖脸地落下来。指导员曾昭良觉得脑袋仿佛胀大了几倍,眼前迸散起一串串金星,两腿好像被积雪吸住了,足有千斤重,每挪动一步都要积攒浑身的力气。特别难耐的是胸口,好像猛地塞进了大团棉花,透不出气来,心跳得“砰砰”响,似乎一张口那颗热乎乎的心就会一下子从口里跳出来。这时候,要是能够坐下来歇歇,该有多好啊!可是不行,还在接受收容任务的时候,他就听说过,山顶上空气稀薄,在身体衰弱又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只要一坐下,就再也起不来了。
被搀扶着的病号倚在曾昭良的肩膀上,喘了几口粗气,仰起脸,乞求道:“同志……把……把我扔下……你……”
“瞎说!”曾昭良生气地打断了他的话,像是为了回答,他加快了脚步。
“力量……”走了一阵,那个同志又说话了,“这会儿,要是有人能,能把力量这种东西,给,给我们,哪怕给上一点点……”
曾昭良咧开干裂的嘴唇笑了笑。这同志说的,和他这会儿想的,竟然一模一样。
可是,这种事,在心窝里想想也就罢了;要不,也只有神话里才会有。现在,在这鸟兽都绝迹的茫茫雪山上,在人们最后一丝丝力量都快用完了的时候,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奇迹?他把口气放软了些:“别说傻话啦,同志,把剩下的力气省着点,我们能爬上去!”
一步,两步……尽管走得很慢,雪路却终于一尺一尺地移到身后去了。约莫经过了一个小时的奋斗,他们终于走完了这段艰难的路。
1.选文第二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恶劣环境。其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________的场景,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选文写到的人物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叙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用一句话概述短文的内容:
。(4分)
3.对于文中画“”的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腿好像被积雪吸住了,足有千斤重”和“特别难耐的是胸口,好像猛地塞进了大团棉花,透不出气来”这两句话是两个比喻句,写出了雪山环境的恶劣。
B.“这时候,要是能够坐下来歇歇,该有多好啊!可是不行,还在接受收容任务的时候,他就听说过,山顶上空气稀薄,在身体衰弱又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只要一坐下,就再也起不来了。”这两句话是对指导员曾昭良的心理描写。
C.指导员和病号不能停下来歇一歇的原因是后面有敌人追击,他们需要尽快转移。
D.这段话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惧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蔑视苦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读完全文,哪位战士给你留下的印象更深刻一些?为什么?(4分)
(二)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文本,完成练习。(14分)
【材料一】
中文名称长征敌人国民党反动派英文名称TheLongMarch途经省份福建、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甘肃、陕西等时间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历史意义长征是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部队红一、二、四方面军性质战略转移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目的摆脱国民党“围剿”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结果成功
【材料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材料三】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翻越大山,跨过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材料四】长征精神的内涵: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1.从上面的材料中提取信息,填一填。(6分)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结束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出发,在________________结束,由
领导,行程约
里。
2.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4分)
(1)中央主力红军进行长征是被迫的,敌人是日本鬼子。
(2)这次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
(3)中央红军长征途中部分重要事件的顺序是:血战湘江→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爬雪山→飞夺泸定桥→过草地。
(4)材料三中画横线的句子体现了红军“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3.红军长征途中发生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请说出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写出你的感受。(4分)
八、习作。(30分)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正确地认识自己会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请以“这就是我”为题完成一篇习作。用具体的事例写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求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一、1.避免军阀抽屉僻静焚烧2.革命彻底紧迫牺牲
二、D
解析:D项,“夜色弥慢”应改为“夜色弥漫”。
三、D
解析:“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清白”在这里的意思是“高尚的节操”。
四、1.删去“目的”或“为了”
2.因为所以如果就不管都只要就
3.示例:看到我的成绩单,妈妈脸上像开了花,就连多年的皱纹也舒展开了许多。
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五、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李大钊凶狠残暴深切怀念
3.正确对待批评正确对待困难
六、示例:小时候,我迷恋动画片里那些风度翩翩、能拯救天下的英雄,他们是那样的正义、完美,却遥不可及。后来我发现,其实有一个英雄一直在我的身边,他,就是我的父亲。我的父亲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所以父亲从小便知钱财的来之不易。他勤奋刻苦,虚心求教,跟着师傅学到了一手过硬的本领。他对我的严格要求,引导我从小就养成了一些好习惯,也提高了我独立生活的能力。父亲作为儿子很是孝顺。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回到老家,帮爷爷奶奶做一些农活,让他们不那么劳累。父亲作为一名司机,责任重大,他一直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地工作。父亲勤奋、孝顺、敬业,对我要求严格,是我心中永远的英雄。
七、(一)
1.大雪山上下雪烘托行军的艰难
2.曾昭良和被搀扶着的病号时间顺序指导员曾昭良不顾自己的安危,救助、鼓励病倒在路旁的同志,二人一同走出了困境
3.B
解析:A项,这两句话不是比喻句,只是指导员的一种感觉;C项,指导员和病号不能停下来歇一歇的原因是雪山上环境恶劣,一旦停下来就可能再也起不来了;D项,这段话表现了红军战士互相帮助、不离不弃的战友之情。
4.示例一:指导员曾昭良。他不顾自己的安危,救助、鼓励病倒在路旁的同志,二人一同走出了困境。
示例二:病倒在路旁的同志。他乞求指导员曾昭良放弃他,表现了他不怕牺牲,恐怕耽误指导员曾昭良追赶大部队的大无畏精神。
(二)
1.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瑞金甘肃会宁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二万五千
2.(1)×(2)√(3)×(4)√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可知敌人是国民党反动派。第(3)题,根据材料二中的路线图可知,应是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3.示例:飞夺泸定桥。1935年5月29日,红四团二连22名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他们后面的第三连的战士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最后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毛泽东《七律·长征》中的“大渡桥横铁索寒”记录下了这艰难的一战,红军战士这种不畏艰险的英勇气概令人钦佩。
八、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