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腻了没有性别男女不分听腻了糜糜之音,兀自觉得国人的阳刚之气被那些异于常人的艺人给粉饰的沒了血性,就连正经人被腐蚀的字里行间话里话外的娘气十足,被雌化。看似是一种流行,实乃一大隐患。
2005年读过一本小说《狼图腾》,这是一部以狼为叙述主体的小说,作者姜戎。小说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一气呵成非常震撼。不舍昼夜,一口气看完了。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吸引人的不仅仅是狼的战术狡黠,而是狼的精神,故草原人把它作为一种图腾。当代年轻人恰恰缺少这种狼性。
狼,是凶残的动物,这是以前的的印象,读完《狼图腾》,,对狼的印象发生了转变。
作者身临其境,与狼共同生活,通过狼的点滴,描绘了一幅鲜为人知、具有很强感染力的生活画卷。
辽阔的大草原,狼成为一种图腾,贼予了精神化,人与狼的周旋过程中:赶狼,杀狼,崇拜狼的精神无处不在;故事中的毕利格老人一生都在摸索狼性,懂狼,护狼,不赶尽杀绝收放有余的灭狼,和狼斗智斗勇。在作者的平铺直抒中,穿过历史的迷雾,仿佛经历了一场人与自然的生死搏斗。在这场较量中,参于战斗的战士有:人、狼、狗、马、黄羊......一切、一切似乎被赋予了人性化;动物和人都是具有智慧、骁勇善战的战士、感情丰富、团结奋勇。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场战役,似乎不是在看动物界的残噬,而是一场指挥若定的军事战役,长期草原生活使狼群能预知天气,熟知地形,善布战局。
第一场战役是狼与马之战,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事先埋伏好的狼一次又一次把高大的马群围追堵截至南水洼,先是有计划的把马往设想的方向驱赶,然后扑、咬、耗,井然有序、镇定自若、临危不乱。高大威猛的马在狼的强大功势下溃不成军。在这里,与其说狼为生存而拼命,不如说它是一场军事才能的比拼。“擒贼先擒王”这个战术被运用的得心应手。非常惨烈,其结果因为狼的必胜之心而宣告狼的大获全胜。
第二场战役:狼与黄羊之战。这场战役似乎打的很轻松,因为黄羊在狼面前有点弱智,狼仅仅用智慧和耐心不费吹灰之力消灭了黄羊。对天气熟知的狼利用一个大雪天,潜伏在黄羊出没的草场,耐心等待。等待那些破坏草原的黄羊吃饱了、腆着圆滚的肚子举步维坚,便一哄而上,形成半圆形弧线,留出一缺口,黄羊拼命的往缺口逃命,好多中途因为吃太饱而毙命,逃到缺口的也立即倾泻而下,因为缺口也是死路一条,是一个天然大雪坑。狼依然胸有成竹的驱赶羊群。由于这些没能逃掉的羊群足以人和狼过冬了,因此,聪明的狼并没有赶尽杀绝。为明年流下了食粮,黄羊的繁衍能力极强。狼尚且懂得不赶尽杀绝,人类却喜欢把狼赶尽杀绝。
第三场战役人与狼的战役。自然狼在征服者的面前不堪一击!!(过于惨烈.不忍描述)
这里只想说说狼的精神:机敏、顽强、尊严、团结、视死如归、不屈不饶、友情亲情......
军事才能:布阵、侦察、伏击、善变、狡黠......据说元朝的许多战术和狼的某些战术不谋而合;元朝我国疆土扩展至欧洲大陆,疆域广阔,使周围邻国闻风丧胆,马背上的民族曾经一度辉煌。可见,狼的精神赋予生命力后多么的所向披糜。
在文章中,食物链也得到很好的印证,达尔文的进化论,物种之间的赤裸裸竞争发挥的淋漓尽致。
作为马背上的民族,崇尚狼的精神,永远不松懈,整个民族也才不会颓靡,才不会雌化,狼的这种顽强精神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