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读一读台湾诗人席慕容的著名短诗《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小学生二百字作文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
这首诗问世以后,迅速在海内外华人读者中流传,其原因在于,它把纯真的情愫借一棵树的故事抒发出来,如一泓清冽的山泉,沁人心脾。虽然高考作文不主张采用诗歌的形式,但在如何抒发情感方面,这首诗却能给我们诸多启示。
首先,情感必须真挚。《庄子渔父》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主张“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即必须先有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不吐不快,然后形诸文字,这样才会产生强烈的感染力,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揉造作是不能引起读者共鸣的,更不会打动读者的心。当然,情感主要源于我们对客观事物的体验,要使文章具有真情实感,必须做个有心人,将日常生活中触动我们心灵的点点滴滴储存起来,特别是那些具有积极意义的体验结果,要时时留意,最好能以文字形式保存下来。
其次,情感既有真假之分,也有高下之别。强调在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绝不等于说只要是“原生态”的情感都可以毫无遮掩地在文中抒发,那些肤浅、庸俗乃至阴暗的情感,即使是发自内心的,也不应该在文中表现。例如,曾有考生在作文中坦言自己“爱财”,因为有了钱就可以让辛苦半生的父母过上舒适日子,而不必为了谋生而庸庸碌碌地工作。这样写小学作文,不能说不符合人之常情,但如果说人生的全部目标就在于此,毕竟失之庸俗。接下来,该考生又写到自己的一个梦想,就是坐在一大堆钞票上,听着钞票和钞票相互摩擦的声音。这种情感不能断然说是虚假的,但它已经有心理扭曲的嫌疑了。可想而知,考场上碰到这种作文,阅卷老师是难以给它评高分的。
最后,情感的抒发要有所附丽,不可“空对空”。抒情作为一种主要表达方式,虽然与记叙、描写、议论和说明并列,但却不能脱离它们而独自存在。否则,作文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或索然寡味。中国古诗中有所谓的意象,例如,流水、明月、浮萍等,它们是创造意境、抒发感情不可缺少的物象,作者往往将抽象的情感寄托于具体可感的形象中,这样不仅易于读者接受,更显得余味深长。例如,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正是将抽象的爱恋之情寄寓在开花的树这一意象上,不言情而情自现,自然会深深打动读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