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从人类社会走进自然,马上就会发现只有自然是公正的,也只有自然是慷慨的。在单位你得看领导的眼色行事,同样一句话,在领导嘴里就是精神,就是指示,你只能去领会,去执行。在下属嘴里,最多也只是个建议,心情好可以听两句,说些勉励的话。心情不好,完全可以不于理睬,没有人会说什么。马路上,被农民工的板车,溅上了几个泥点,就很不是滋味,甚至会勃然大怒。若是遇上高级轿车疾驰而过,溅了一身泥水,那也只能望车兴叹,自认倒霉。厂门口一般都有“下车推行”的提示牌,那多半是针对自行车一族而言的,骑摩托车的人可以不必理会,开小车的人,更是未到厂门,就按响喇叭,门卫赶紧拉开伸缩门,保安马上肃立,以示致敬。社会不可能平等待人,以貌取人已经成了人类社会的习惯,也显示了社会的不公。一个养犬的人说,看狗的面孔比看人的面孔舒服得多,那是在说,狗只能分出熟人和生人,分不清市长和百姓。
大自然不这样,地震和海啸绝不会因人而异,它对贵族和平民一视同仁。和煦的阳光平等的施于每一个人,不分贵贱;清风和明月照耀着曼哈顿,也同样照耀着阿富汗难民营,决不吝啬。苏东坡说:“惟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为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显然东坡先生所指是我们现在称之为“可再生”的资源。谁都明白自然资源绝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与自然之间也从来有没有真正平等相待过。
人类的祖先与自然之间,自古以来就是利用和竞争的关系。人类对自然历来是索取多于回报,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创造了自身的生存空间,人类对自然有所需求,自然都给以慷慨的馈赠。然而美丽的大自然,不是人类的私有家园,人类饲养家畜,种植粮食,就必须同时给这些动物和植物留下它们的生存的空间。利用过了头就必然产生竞争,从而开创了人与自然之间原始的适者生存的竞争关系。这种关系一直持续至今,而且愈演愈烈,我国西双班纳人与野象争地的现象,就是这种竞争的延续。这就是人对自然的不公平,而导致的不和谐。
人与自然间的正常关系,应当是欣赏与保护,对自然的欣赏,其实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欣赏大自然的山河壮阔,鬼斧神工;欣赏风花雪月的四季轮回;欣赏鸟翔蓝天,鱼潜水底的物竞天择。人将大地比作母亲,人类在母亲的怀抱中生存,体现的是真正的和谐。然而母亲的乳汁也会干涸,所以对自然更应保护,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只有更好的保护,才能更多的利用。我们国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正是在走进自然,认识自然之后提出的崭新的和谐发展理念。从而确立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那就是合理利用、有序竞争、严格保护、和谐欣赏。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衣食住行都必须依赖于大自然的供给,对自然的利用是必然的,但过渡的利用就会造成资源枯竭,利用必须要有个度。大自然不仅仅是为人类提供,数以亿计的生命群体,造成了物种的多样性,使物种间的生存竞争成为必然。但彼此间又有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一种平衡,所以人类与自然的竞争必须是有序的。无节制的竞争,必然破坏自然的平衡,从而影响了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故竞争中也要注意保护,只有严格保护,人类才能真正欣赏到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