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形势下, 我国非常重视农民培训教育工作, 比如农民职业教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等, 目的在于为农村培养大量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实用型人才。因此, 如何给农民讲课成为关注的热点, 也是所有农业教育工作者一直深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农民; 讲课; 方法;
1、 农民特点分析
我国是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 与其他国家相比, 我国农民有着自身的特点。
1.1、 文化程度偏低
通过多年来的调查和统计, 当前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绝大多数是初中毕业, 高中毕业的人数较少, 还有一部分人仅为小学毕业。
1.2、 勤劳、朴实、善良、热情
一直以来, 勤劳、朴实、善良、热情都是中国农民的代名词, 在与他们长期接触中, 深刻地体会到他们朴实与热情, 具有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
1.3、 散漫、时间观念不强
由于文化程度低和农民的生活方式, 决定了农民日常行为方式比较散漫。培训过程中每次上课都有学生迟到, 时间观念较差。
1.4、 接受教育机会少
目前, 我国的农业教育资源还不能保证让每位农民每年都有机会接受教育, 况且农民的农业生产经营特点也不允许长期在外接受教育。
2、 教学方法和技巧
根据当前农民的自身特点, 要想在培训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必须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
2.1、 讲课时间不宜过长
通常普通学生上课一节为45分钟, 而在农民培训过程中一般都是整个上午或下午的讲课, 因此, 讲课当中一般必须休息20分钟左右, 因为农民平时都是在干农活, 比较散漫, 集中培训有些不适应, 超过一定时间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 所以, 要把握好上课时长, 注意间休, 而且休息时, 便于农民学员单独跟老师交流, 咨询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2、 讲课内容适用性强
给农民讲课最忌的是所讲的内容与实际需要脱节, 内容不适用, 讲得再好也没有实际意义, 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课之前进行大量的调研, 到基层了解农民真正想学的知识, 在教学时有针对性地讲解, 做到有的放矢, 才能提高培训效果。
2.3、 讲课语言要通俗, 贴近农民
农民文化程度低, 给农民讲课切忌咬文嚼字, 讲实用技术课时尽量不用专业技术术语, 要用农民听得懂的语言讲述, 让农民听起来简单易懂, 更贴近他们的生活。这就要求教师经常深入基层一线, 多与农民交流, 掌握他们的交流方式。
2.4、 把参与式、互动式教学引入课堂
在培训实践过程中, 让农民成为课堂的主角而不是让老师一人唱单出头, 这种培训模式受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课堂上让农民大胆地讲, 把课堂交给农民, 让农民提问题, 老师或同学共同来回答。共同分享知识, 分享体验,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有问题课堂上就能解决。这样农民在课堂上变被动为主动, 达到了开始不敢说到后来抢着说的教学效果。让他们动脑、动心、动嘴。下次再讲课, 有的农民竟然将事先想要咨询的问题记在本子上, 拿到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讨论。这要求老师与农民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像朋友一样和谐相处。
2.5、 采取激励方式
在培训课堂上, 可以采用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 每组十个人, 推选出组长, 每个人必须在几分钟内叫出自己的组内成员名字。哪一组回答和提出的问题多, 可以给加分, 并给予小小的物质奖励, 比如牙膏、香皂、毛巾等。每一小组都会为自己的团队荣誉而战, 在课堂上不仅学到了农业知识, 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为自己在农业创业中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2.6、 板书文字简单明了, 图文并茂
在授课过程中, 切忌板书拖沓冗长, 因为这样容易导致农民看不懂又记不下来, 越听越糊涂, 影响教学效果。简单的文字配上适用的插图, 农民对此很感兴趣。
2.7、 课堂上多举一些有说服力的例子
可以是媒体上传播的, 或者是农民身边真实的故事, 还可以让以前参加过培训学习的学员回到课堂讲自己的故事, 让大家从中获得启发, 拓展思维, 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激发他们的创业梦想, 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从而提高思想与道德素质, 给他们心灵以启迪。
2.8、 创新培训模式, 讲课地点从教室深入到田间地头
在课堂上, 培训效果再好, 也只是理论, 没有实践。因此, 把教学从室内移到田间, 让农民眼见为实, 实现了专家与农民面对面, 技术与田间零距离, 把教学安排与农作物的生长期相吻合, 把老师所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些实用技术让农民亲自操作, 老师在旁边指导, 经过农民亲自实践, 真正掌握了技术, 从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结语
综上所诉, 根据农民的自身特点,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才能提高培训教学质量。让农民在学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 为自己在农业创业中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而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也必须倾注精力, 为农村培养大批农业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