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有时很是自相矛盾。一方面,苏轼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而另一方面,王之涣又告诉我们:“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如此一来,面临百尺危楼,是攀还是不攀呢?在我看来,高处有点儿冷这是事实,但是高处也有别人无法想象的美景。登高楼可谓冷了肉体,暖了灵魂,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早已经习惯了国乒在世界大赛上拿金牌,即使是包揽,也不太激动。可试想,如果国足问鼎世界杯,一定会有人热泪盈眶,彻夜难眠。这充分说明了国乒有今天的成就是理所当然的。首先,我们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乒乓球是我们的“国球”,十三亿人中哪怕成才的概率是千万分之一也足够了;其次,我们有良好的政治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初是靠“小球动大球”的“乒乓外交”来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再次,我们有“残酷”的社会现实,十三亿人可谓人才“挤挤”,只有球技精益求精才有出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乒乓球得以站在东方傲视全球,丝毫不足为怪。
可是如今,却有一群人在大喊着“冷”,只是因为我们没有对手了。我认为这大可不必,我们费这么大劲爬上来不只是来体验没有对手之“冷”的,相反,我们应该利用好身居高处的优势,看看周围有什么美景。有些事,只有在一定的高度上才能做到。这一点,我认为美国的经验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说起美国文化的标志,我们会想到可口可乐、麦当劳、好莱坞……还有一条最重要的国家篮球职业联赛)。美国篮球在世界上的地位,就如同中国乒乓球一样,几乎是独孤求败。可是美国篮球并没有止步于叹息“高处不胜寒”,而是组建了全商业化运作的NBA。这使美国篮球得以长久发展,也使NBA成为了美国的代名词。我们完全可以效仿美国的做法,组建一个全商业化的国家乒乓球职业联赛),将乒乓球打造为一种文化标志,让世界在谈论中国文化时,不仅想到孔子,想到茶,还会想到乒乓球。——不要让登高之冷掩盖了登高之美。
想到雷锋精神的饯行者郭明义,住在不足40平米的单室里的他,近20年累计献血6万毫升,为失学儿童累计捐款7万多元,还报名捐角膜,捐骨髓,捐遗体……“假慈悲”“傻子”的声音没有止住他勇攀道德高峰的脚步。如今,他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俯视一切,那些曾经的“聪明人”,现在只不过是他渺远视野中的几个污点罢了。傲立于道德之峰让郭明义饱受了风霜,却也让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孰轻孰重,我们当然看得出来。
登高是为了望远,当你全身心地搜索美景欣赏美景时,那微弱的体肤之患又算得了什么呢?只有你自己成功登顶之后,你才会发现:楼下的人看着你风光无限,你欣赏着远方的无限风光,“体肤之患”被抛于脑后,其实,高处不太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