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校门外热闹非凡。缘何?目之所及,乃一张张书页和卷子散落一地,一堆堆书本叠于其上;耳之所及,乃讨价还价的糟杂声,风吹纸张的哗哗声。
书在此时已不是知识的载体,而是一些纯粹的无灵魂的纸张,说废纸也许更顺口些。因此,衡量这些“东西”的价值高低,已不是质量,而是重量。哈哈,知识,文化,文明,都去吧,在书贩的“收废书废报”的叫喊声中远去吧,或成烟灰。或成纸浆。
不过,进一步想,这也并无大碍。人类早已进入物质文明的时代,可以不断的印刷,不断的传承。'不必再担心文明的遗失和断层,所以我们可以有一点作为现代人的骄傲了。
可是,翻翻我们的历史,这份骄傲着实有些沉重。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魏晋时期文人的悲惨遭遇,到清朝的大兴文字狱,数不清,道不尽。当一个王朝取代另一个王朝时,也就意味着书籍的毁灭和流佚。看,就这般脆弱!这般短暂!这般艰难!
无独有偶,我们在对埃及文明的赞叹之余,也多了深深的悲叹,缘何?我们可以从余秋雨先生笔下了解两个史实,也是两个不可饶恕的坏事:
“第一件事是,公元前四一七年,恺撒攻占埃及时将亚历山大图书馆七十万图书付之一炬,包括那本有名的《埃及史》。
“第二件事更坏,四百年后三九零年,罗马皇帝禁异教,驱散唯一能解读古代文字的埃及祭司,结果所有的古籍,古碑很快没人能解读了。
此时,我不能不对两次欧洲人的做法感到愤怒和悲哀。他们毁灭的不仅是书籍和祭司,而且还毁灭了前人对后人的文明遗留,毁灭了后人对前人文明的继承。
但是,作为现代人,我并不反对卖书,只是在这片糟杂之中,伫立良久,禁不住想起了历史。
该撂笔了,也许想的太多也没多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