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上课讲的知识,同学课下做的习题,课外读的经典名著等,当我们踏上人生旅途时,好像都“暂时用不上”,或者就像有人说的那样“无用”。那么它们是不是就是“无用”呢?答案是:不是“无用”,是“有用”。
现在好多人认为房子、车子、票子才是有用的,有了它们就行了。固然,房屋是生存的必需品,车子给出行带来方便,票子也是生活必不可少的,它们确实是现实生活中“很快用到了”的物品,是有用的,但是人生的行囊中仅仅有它们是不够的,除了物质物品,还需要精神物品,例如知识,例如观念。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让人有健康、健全的性格、心理。有这些的人会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会理解社会、人性不是只有“是”与“非”,不是只有“对”与“错”的二元,而是具有复杂性与多面性的多元。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会正面直视,不会逃避,更不会采取极端方式,不会像在星辉灿烂时节的“俏黄蓉”那样香消玉殒,不会像愚人节的张国荣那样从天而坠。
有人说“要改变命运,先改变观念”,这句话说明了观念对于命运的重要。观念决定境界,观念决定心胸,境界高了,心胸开阔了,自然会有非凡的人生。百岁老人杨绛,一生宠辱皆有,但她始终平淡、平和、平静,追求着自己的人生卓越。而有些土豪,手里有钱后,大吃大喝,宝马、福特、保时捷,一辆不气派,买两辆……甚至去赌、吸毒,追求感官的享受与刺激,一旦这些“有用”的物品应有尽有了,就变得茫然,不知所以了。那时再豪华的物品也失去了意义,也无用了,反是那些看似无用的知识、思想观念恰恰起着航标灯的重大作用。
所以说,不要以眼前的标准,不要以纯物质的眼光去判断去衡量“用”的有无,那些看似暂时无用的东西,却常常会在人生旅途上用得到,而且往往在关键事情上关键时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课堂上的知识也好,习题上的磨炼也好,读经典也好,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一个人,改变着一个人。人生的行囊里,一定不要用现实的“有用”“无用”为尺子去度量其中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