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想到的
•采桑子
摘要:急功近利的教育目的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给与“鱼”,而不给与“渔”,培养出一批批写作业、考试的机器,扼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给学生创设创新的条件并指出创新思维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创新思维条件途径
如果将思维的空间当作无垠的原野,那么最具活力的则是联想与想象了。客观世界丰富多彩,且提供给人们多元的思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莫雷特,”读者的人生经历、知识素养与情感世界的不同,将呈现万象的“哈莫雷特”,答案是多元的。不满足于一个答案,启发人们不断探究未知的领域。
优秀的思维品质包含了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独立性与批判性以及逻辑性、灵活性。其中思维的广阔性是指的善于全面考察问题,能从事物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中去认识事物,这对于培养联想力,形成想象力是很重要的。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就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方式之一。例如对于“1=?这个问题,有答案是:1=0+1,1=5-4,1=1×1,1=5+3-7,1=1/1,1=5/8-3/5,……这就说明在解题中,思路开阔,能从很多相似的解答中归纳出共同点,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正是联想能力与想象能力的表现。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联想能力与想象能力为何难以提升呢?教师为何不愿在这方面下功夫呢
我想急功近利的教育目使然,片面追求升学率,给与“鱼”,而不给与“渔”,培养出一批批写作业、考试的机器,扼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给学生创设创新的条件并指出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
由近几年来我地区升入省示范高中的学生来看,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在初三升学考试时成绩相当好,以高分进入省示范高中,甚至进入了快班。可高中一年后,有些人便急转直下,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这些学生可谓不是不努力,埋头苦干,争分夺秒,可就是不出成绩。这究竟是怎么了?究其原因,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存在问题。
初中教学缺少整体观念,只顾死记硬背,应付升学考试,至于进了高中,那是高中老师的事了。
大家都明白知识链的衔接,授以“渔”的道理,可为什么在具体教学中不能体现呢?我想与考评机制有关,目前大多学校还是分数挂帅,分数与绩效工资直接挂钩,迫使教师“一切向钱看”,急功近利,不重视平时扎扎实实的过程,而重视“急来抱佛脚”似的押猜,直接告知有可能考什么,直接给参考答案,学生只要牢记即可,且效果不错。反之,那些肯动脑筋、肯花力气,开发学生智力者,效果一时难以奏效,甚至招来非议。经受这种方式学习的学生进入高中后,三年高中,学习成绩远远超过初中升学高分者。
再则,中考是个指挥棒,中考试题模式决定教师的教法,谁还愿意做吃力不讨好的事呢?如果中考试题重能力测试,如文言文考一些与课本相当的课外文章,学生就没必要死记硬背,会把精力放在理解运用上来了。
呆板的教学方式导致了“高分低能”,主要表现在“照本宣科”,机械重复教参,备课笔记“似曾相识燕归来”,下载花里胡哨的课件应付所谓的公开课、示范课。总之,教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好,成为机械的“教书匠”。
孩子刚入小学时,思维大多付诸形象,且活跃,而到初中后,棱角渐渐被磨平,很少见个性,这在作文中明显,习作可谓是“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很少有个性特点的文章。这无疑是呆板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
如今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针对上述情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刻不容缓。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创设条件和指出途径。
创新思维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高级形式,它以其创造性为特征而区别于其他的思维活动。因此,进行创新思维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和一定的途径。
进行创新思维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强烈的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创造意识。即不停止地对事物提出“为什么”,“怎么办”,思索对事物的新认识,寻找新发现,解决新问题。如我在教学生“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时,让学生寻找发现新问题,引导学生明白“水”和“云”的联系,于是学生理解到“水”消失后,诗人看到了云,云聚集又会形成雨,这就让人们重新看到了希望,明白了什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勤于动脑,具有思维的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要不停止地思考问题的实质、事物的因果关系、形象的特性和彼此的联系。高尔基说过:“天才就是劳动,人的天赋就是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使它成为熊熊烈火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劳动,再劳动。”勤于思考可以使思维变得更灵活、更敏捷。“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就是勤于和善于锤炼词语的结果,它形象地描绘出“江南岸”沐浴春风时富有生命力的色彩、蓬勃的生机及其变化过程。
三、顽强的创造意志。它表现为人为了达到预定的目的,自觉地运用自己的智力和体力进行创造性活动。意志表现在目的性、顽强性、果断性和自觉性。而创造本身是高度复杂的意志活动。唐代高僧玄奘历时十余年,游学印度,带回经论六百五十余部,与弟子共译七十五部,对中印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佛教由是渐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四、必要的外部压力和周围浓厚的创造气氛。例如,我在上课时要求全班学生每人就圆说一个与众不同的比喻句。同学们先后以篮球、月亮、圆镜、小扣子等作比,弄得最后一位同学不好再用圆比喻什么了。他满面通红,埋怨自己知识面太窄。我给他时间好好想一想,他突然说出:“我的知识面小得如同一个小小的圆圈,而它的周围是浩瀚无边的知识的大海。”真是急中生智,语出生花。
进行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
1、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单项思考把最先浮现的想法不加研究地付诸实施,极容易造成失误。这是“短路思考”。创新思维则长于进行逆向、侧向、多向(发散性)思考。如我经常晚饭后按常规在村前的小河旁散步,借平静的碧水以消除一天的疲劳。有一次逆向而行,发现下游的水与上游完全相反。上游的水平静如镜,无声无息,清澄碧透,月亮也是“静影沉璧”;下游的水却奔流不止,哗哗作响,浪花如雪,水上银光闪烁。这种鲜明的对比便是通过逆向观察和逆向思维而获得的。
2、创造性想象。这种想象不依据对现象的描述而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的形象。它常常需要借助联想的翅膀。幻想则是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一种特殊想象。科学幻想小说便是科学、幻想与小说这一文学形式相结合的产物。
3、灵感。即集中注意力,抓住一闪念。它包括预感、敏感、顿悟。艾青的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诞生在牢房里,外面下着雪,天气严寒。这些激发了他写这首诗的灵感,使他想起了乳母大堰河过去给他的温暖和她辛苦而悲惨的一生。
4、借助于思维的辅助手段。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时,常常需要动手、动嘴、动脚、甚至还要动眼睛、动眉毛、动鼻子。“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是借助思维的辅助手段而获得心计。如画家作画,自己的动作姿势、肖像神态等,往往就是一幅名画的原版。
条件靠我们去创造,途径也靠我们去实践。当创造性思维的藤蔓在一定条件下延伸的时候,必将开出灿烂的创造之花,结出丰硕的创造之果。
只要我们不停地努力,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质,即使是“烂铁”也能炼成“好钢”。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2.《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
人民教育出版社任长松2003
3.《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黎奇主编2006.54—56
4.《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周藻等译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