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可这一刻,终究是不再平凡。时间给予了他公正的评价:民族英雄、万人敬仰,天下无出其右者。而虎门销烟也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间接叩开了近代史的大门。
历史将他推向了风口浪尖,承受着千夫所指的压力,林则徐明白,在历史的运行中,他只是一个执行者,一个林则徐死了,中国还有千千万万个林则徐会站出来,也正因有了这么一群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固执家伙,中华文明才得以延续至今。林则徐明白,可他放弃了自己在官场中的大好前途,公然与邪恶对抗,纵使万劫不复,他也义无反顾,甘愿承受这份重任,冒着成为历史罪人的风险,他俯首甘为孺子牛。我想,他大概是范文正公的弟子,终其一生可谓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正如他所说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同时,过往的一幕幕也在他的眼前闪现,林则徐低下了头,陷入了沉思……
起初,十三行的英商认为,清朝官员都可以用银子贿赂。可当他们妄图将钱递给林则徐时,他拍案而起,怒斥道:“本大臣不要钱,只要你们的脑袋!”随后,一道阴冷而尖锐的目光射向了洋鬼子们,身边的随从不由得打了个冷战,急忙为林圆场。但林则徐令他的属下失望了,他恨得咬牙切齿,使出浑身的力气,一字一句地命令道:“限你们三日之内,交出所有鸦片,并且签立今后永远不夹带鸦片的保证书,否则斩!立!决!”英国大烟贩颠地,是外国鸦片商人的头目,手中还拥有走私武装。他先是呈报了一千箱鸦片,妄图蒙混过关。林则徐早就调查过海上商船的情况,知道他弄虚作假,下令传讯颠地,对他提出警告。颠地回船后,继续拖延时间,对缉私人员进行武力挑衅,于是林则徐决定逮捕他。
在三个月的工作之后,在那个名垂青史的日子之前的一个晚上,虎门海滩上站着一个孤寂的身影。那天月色朦胧,只见那人手捧一杯酒,邀明月与之共舞,在黑夜中与星空融为一体,口中念念有词,走进细听,便闻那人吟诵道:“望神州,纸醉金迷夷狄乐。遍地狼烟何处起?星空点缀,众人皆醉我独醒,天下兴亡,平寇之心。百年大志,一朝雾散,谁人大笑!与月倾诉,万古愁肠。一杯清酒独济世,古今多少事,都作谈笑言!”如你所知,那人便是林则徐,壮志将酬,林则徐有感而发。可他马上收起了这一套作风,因为“路漫漫其修远兮!”要想报国济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终于,结束了。”身后的鸦片化作一缕青烟,扶摇直上,在阳光的强烈照射下化为乌有。一直紧锁的眉头终于稍微舒展,可转瞬之间,一个念头闪过。“不,这只是个开始。”林则徐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眼神中闪烁过一丝慌乱,随即又归于沉寂,“这大概是天命吧。”而后仰天大笑,拂袖离岸,无意间在青史中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大概就是天命吧。
在回府邸的路上,林则徐蓦然回首,看到的不是波澜壮阔的大海,也不是遍地的民不聊生,他看到了大清国的曙光,可惜,是回光返照。
年轻时的他意气风发,虽然家境贫寒,但无法掩盖他耀眼的光芒,不到十岁便写出了“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传世佳句,引得四座惊叹。紧接着,他在19岁中了举人、26岁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编修,从此以后平步青云,想到这儿,林则徐捋了一把胡须,脸上洋溢着年轻人才有的光辉。踏入仕途之后虽几经波折,但仍官至江苏巡抚、湖广总督。就在几个月前的朝堂,他明确地指出鸦片的危害,并为民请命,于是来到了广东,拉开了虎门销烟的序幕。
英商监督义律把颠地藏匿在商馆里,拒不交出,还以战争叫嚣相威胁。林则徐针锋相对,封锁了黄埔一带的江面,又派兵包围了商馆。广州百姓自愿参加巡逻,一防颠地潜逃,二防内奸混入。商馆断水断粮,义律再也无法顽抗,不得不同意交出所有船上的两万多箱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