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减招事件迅速传开了,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觉得这对他们不公平。那么高考减招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两天,江苏湖北两地高考减招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想必诸位已经有所耳闻。湖北江苏本就是高考大省,却还要让出3.8万+4万的录取名额。这一举动不仅当地的家长群情激愤,就连那些早已经历过高考的考生也是满腔怒火:我也会有儿子女儿的。
所求何事?无非“公平”二字。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传统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事关教育,每个人自然也是霸王项羽附体:你们学到高三还不会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凭什么你能上清北复交,而我只能大专技校?京沪可取而代之。
公平好么?当然好。
公平要么?当然需要。
但实现公平,仅凭满腔热血还是不够的。所以小小琪想谈的,是江苏湖北两地高考减招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录取名额,按“钱”分配
从直觉上来说,也许有些人觉得,考生数量才是决定高考录取分配名额的最重要因素。但与大众感觉相反,各大高校就没有想过要按人口平均分配,事实上一直都是按钱分配。
尽管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之誉,但教育领域从来不是清高之地。大学的运作支持亦是如此。没有现实基础支持,一切运转都是空谈。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绝大多数重点大学,包括全国绝大多数985和大部分211院校,都应该是教育部直属的“部属高校”。但事实上,只有清华、北大两所全国顶尖大学,经费全部由教育部以中央财政拨发。
好了,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中央不给剩下的部属高校足够的财政支持,那么钱从哪里来
很简单,各省市地方自己来。
大学经费主要是三块,预算拨款、科研课题经费、学费学杂费。
就预算拨款而言,虽然理论上应该是教育部和所在地地方政府50%对50%,实际上所在地地方政府的出资常常占到55-60%,甚至更多。
而科研课题经费这一块,地方政府、科技部、本地企事业单位,大约各占三成,教育部只有一成的比例,因此来自中央财政的是四成,来自地方的是六成。
举例来说,2012年上海地方教育经费支出达700亿元之巨。这什么概念呢
随便举两个人口和面积排名中游的省:
2012年河北省全省地方教育经费支出为591亿,但河北省可是一个有七千多万人的人口大省。
2012年四川省全省地方教育经费支出多一些,也不过665亿,而四川省也有八千多万人口。
而教育部的财政支持规模仅有1856亿元,还不足上海的三倍。
花了本地那么多纳税人的钱,总得有所表示吧?否则你让当地人怎么想……
所以,在如此地方化的经费来源之下,越来越多的重点大学,倾向于把近半数、甚至超过半数的招生名额提供给本地,以回报本地的大力支持,看上去也不是非常不合理。
中央部署高校尚且需要地方财政供养,那么那些地方所属院校就更不必多言了……还没有停止跨省招生,才值得深思……
再看国外,美国各州州立大学和哈佛、耶鲁、麻省理工等私立大学的招生,也都会向本地生倾斜,因为这些学校毕竟占用了本地各种资源。
中国的问题就在于,名义上的全国性大学几乎全都地方化了。
真正的全国性大学,除了清华北大两所名校之外就没有了,而清华、北大偏偏过于照顾北京。(北京的同学请息怒,不是上海考生甩锅,毕竟这次你们一个名额都没出,上海好歹还出了5000个,可轮到挨骂,京沪总是绑在一起的……)
高考录取名额分配问题有解决办法么
有,但得从中考做起……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
事实上高考招生有问题,源头在中考。现在教育部门只乐于谈论“流入地高考”,而不愿意谈论“流入地中考”,原因在于高中不是义务教育阶段,可以回避地方要求中央掏钱的呼声。
但如果没有“流入地中考”,连本地的高中学籍也没有,谈论“流入地高考”岂不是“镜花水月”?总不能改来改去,最后便宜了“高考移民”吧
可你谈到中考,在中国城市化的浪潮下,就得面对外来务工子女入学问题。可问题是,基层的区县教育部门根本拿不出额外的钱……
外来人口贡献的财政税收,主要被中央(国税)、省和地市取走,最基层的区县政府获得的比例很小,但却要负担几乎全部外来随工子女的教育成本,他们当然不愿意,也缺乏超负荷负担的能力。
目前从全国来看,只有上海从2008年起开放外来人口随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阶段就地入学,并由市级财政统一补助。但财政投入问题也很不乐观:
由于多年计划生育执行优良,上海总人口保持稳定,随着生育高峰过去,中小学软硬件都已逐渐宽裕。但从2008年起,外来人口随工子女可以就地入学上海公立中小学,以及升学中专中职学校后免学费入读。仅仅是现行的尚有限制的开放,2008年当年就支出了额外教育经费六十多亿元,2012年进一步增加至约90亿元。
90亿元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可以全额养一整所清华大学了,普通“211”大学可以养三四所了。
那么各地是愿意多养几所大学,还是“做好事不求名”的接收大量农民工子女入学呢?答案显而易见。
这下子,就真的得靠国家来帮忙了……毕竟,人口流动和城市化是国家战略~
怎么帮忙呢?还是靠钱……
比如,教育部(中央财政)加大对部属高校的投入,让其成为真正的全国性大学,那么录取名额分配也就可以按照统考来决定……
比如,教育部加大对地方所属高校的投入,缩小他们与重点大学的差距,那么也能遏制高校招生的地方化趋势……
说回这次的减招事件。看上去,的确是湖北江苏吃亏。
但具体问题也得分类讨论。
第一,跟考生数量大幅下降有关。
江苏2015年比2014年少了3万多考生,16年又比15年少了3万多,两年生源少了6万多(14年是42.57万,15年是39.29万,16年是36.04万)。
从学校方面角度考虑,在守着本省要招不上来人了……
江苏省教育厅也说了,在生源减少3.25万人的情况下,统考生计划总数和本科计划数均有增加,不存在“减招”问题……湖北方面也做了类似的表态。
其次,还是按照上面所说的,按钱分配。
很多人也许会问,凭什么贵州能拿那么多的名额(+38200人),而湖北只能减招(-40000人)
因为,贵州省在投在教育领域的钱越来越多了……
2009年至2014年,贵州教育支出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最快的2012年增速达到31.6%。
2014年,贵州省教育支出631亿。
到了2015年,贵州省的教育支出就已经达到770亿了,涨了22%(数据来源:《贵州省2015年主要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点击可阅读)
而这次在生源调入计划中收益的河南(+16800人),湖南(+4700人),四川(+8800人)等省市,其教育支出也明显高于湖北……
河南(1097.58亿)
湖南(823.67亿)
四川(1051.36亿)
湖北(691亿)
从教育支出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而言,河南(18.21%)、湖南(16.42%)、四川(15.47%)、贵州(17.83%)也大于湖北(14%)……
大家都是人口大省,在高校吃不到中央财政,而转向以地方财政给养的情况下,如果不加大教育投入,那教育公平问题看起来也是很难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