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起书,书中荡气回肠、惊心动魄的故事仍在我的脑海中徘徊,久久不能散去。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雄。在《三国演义》中英雄云集,最不缺的无非就是英雄好汉——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的诸葛亮,骁勇善战、勇猛果敢的的张飞,识人善任、胆识过人的孙权……对于英雄们,我很是敬仰,更是钦佩。然而在诸多英雄中,我最欣赏,也最喜爱的是那浑身是胆、白马银枪的赵云,赵子龙!
这掷地有声的短短一句话,令多少敌人闻风丧胆,溃不成军。
谈及战争输赢,古人有云:“胜败乃兵家常事”。但被称为“常胜将军”的赵云却是名副其实,一生征战疆场却从未打过败仗,所向披靡,无人能挡,真正百战百胜。赵云就曾被刘备赞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赵云汉水救黄忠时,所到之处,无人敢阻。原文就详细描述了当时的情景:“云大喝一声,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张合,徐晃心惊胆战,不敢应战。”由此可见其威猛及枪法的出神入化,战斗力之强更是将张合、徐晃等人惊得不敢应战,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在演义中,论功绩,凭本事,谈忠义,赵云不输关张等人。再加上赵云曾救护过后主刘禅两回,是刘禅的救命恩人。按理来说,论功行赏,赵云早该“金钱美人抱满怀,房子土地一大堆”了。但赵云不贪图荣华富贵,一生淡泊名利,生活简朴,从未居功自傲、盛气凌人过。要知道,当初赵云是在刘备患难时投奔于他的。也难怪赵云死后,不仅诸葛亮跌足而哭,众将也无不挥涕。诸葛亮更是哭曰:“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
如今,战火已远去,英雄已逝去。岁月早已带走当初刀光剑影、硝烟四起的年代,所有的是是非非,成成败败不过只是转头一场空,任功功过过尽留给后人去争议。这世间一切都将会在岁月的变迁下湮灭,唯独不灭的是英雄傲然挺立于天地间的浩然正气。
子龙将军千古!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吾乃常山赵子龙也!”
赵云一生征战沙场,杀敌无数,屡建奇功。更是有一副忠肝义胆。认定了明主,势必将肝脑涂地,忠心不二。长坂坡一战,赵云不惧危险,七进七出单骑救主,在千军万马之中单枪匹马地杀出一条血路,杀得个精疲力尽,才得以将幼主刘禅平安地带回刘备身边。是何等的魄力使他只身一人面对如狼似虎的敌军仍从容不迫,沉着冷静。毋庸置疑,这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怎叫人不为此而叹服
但是,如果赵云光是那一身胆,是绝对做不到这番功绩的。不过令人折服的是,赵云不仅有胆量,更有胆略。有勇有谋,智勇双全,堪称“武能上阵杀敌,谋能运筹帷幄”,眼光独到,目光长远,做事也是谨慎细致,并不似有些武将太情绪化,光顾逞一时意气用事,只凭一腔热血及所谓的“忠义”冲昏头脑,鲁莽草率地行事而不顾后果。因此原因,在武将之中,沉稳冷静的赵云最得诸葛亮的信任与赏识。
值得一提,赵云将死前一两年,虽已是年逾花甲,白发苍苍的老爷子,不敌当年年轻力壮之际,但仍是宝刀未老,连斩敌军五将,再一次立下了赫赫战功。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