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从导师制的含义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导师制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导师制;学生管理;对策
引言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长期发展的关键,如何才能够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三自能力,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长期以来,很多教育理论都针对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提出了一些观点,本文就结合导师制的相关内容来简单分析其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1、导师的定义
所谓导师是指高校为某一个或者某一部分学生额外配备的学科生活辅导老师,也泛指与一些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老师。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和高校教育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导师已经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导师在学生管理中的角色定位应该是亦师亦友。导师是学生成长过程的指路人,对于学生的素质提升和思想道德的培养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导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好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多重职能,关心、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生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或困难给予最及时、有效的帮助和辅导,从而实现高校学生培养的终极目标。
2、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对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招生规模的扩大化导致很多高校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自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后,高校每年招生人数都在增加。然而高等教育资源的增长并未适应招生规模的扩大,很多学校不论是在办学条件上还是在师资力量上,均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负担,这对于学生在校的管理工作非常不利。第二,生源结构日趋多元化。高校绿色通道的开通,使许多家境贫寒的学生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从而使这些学生相较于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更容易产生自卑感。由于大学生群体中经常存在相互攀比的情况,这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第三,学生问题处理简单化。高校的扩招规模越来越大,但是有限的教育管理资源却使当前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捉襟见肘。加之,愿意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越来越少,或者不能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导致各种问题和矛盾迭出。学生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或者处理简单粗暴,加剧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淡漠甚至恶化。
3、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行导师制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高校在应对新时期学生教育管理难题时,实行导师制将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特别是一些高校有着非常丰富的“导师”资源,这对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非常有利。
3.1当代大学生性格特点需要实行导师制
高等教育制度改革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到高等教育,这一点也使得当前高校学生群体类型越来越复杂,少数民族、贫困生、特长生、独生子女等,这些群体在性格特点上均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譬如,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很多学生因为家里条件不错,会缺乏学习动机和危机感。这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里,非常容易受到各种思想潮流的影响,攀比心理、物质、虚荣等都在不断侵蚀着他们脆弱的心灵。尤其是大一新生,刚刚走进象牙塔,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困惑和茫然,导师制的实行能够帮助他们更好更快的适应大学校园,帮助他们走出困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需要高校实行导师制。
3.2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需要实行导师制
当前,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各级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辅导员和班主任来承担的。一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每年学校的招生规模均在扩大,学生人数多,辅导员工作量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虽然很多学校对于辅导员住校时间有要求,但是学生人数众多,辅导员想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肯定会力不从心。另一方面,辅导员作为一个学校最基层的工作岗位,直接面向学生,工作烦琐且辛苦,因此很多辅导员在工作一两年之后都会选择转岗,导致辅导员队伍年轻化、缺少经验化。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需要实行导师制。
3.3学分制管理趋势需要实行导师制
现阶段高等教育正在逐步实行以学分制为主体的教育模式,而选课制是学分制有效实行的前提。学分制的实行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明确自己需要在大学几年的时光中掌握哪些知识,学到哪些内容,完成哪些任务,达到什么水平,这对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非常有利。高校实行学分制能够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班级体制的教育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不断提高自身学习效率,让他们的学习更有目的性。因此,学分制管理趋势需要实行导师制。
4、导师制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对策
4.1为导师制学生管理模式创造良好氛围
针对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施导师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现在的大学生主体意识强,而且价值观念也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传统辅导员制等管理制度显然存在着较大的漏洞,相比较而言,学生更乐于接受导师制这种朋友引导交流式的管理。但导师制的高效开展需要学校、社会、家长共同努力,加强宣传与投入,为导师制学生管理模式营造良好氛围。
4.2导师制要注重引导作用
导师制的关键在于引导,切不可将引导简单看作管理。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所实行的学生管理模式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并没有体现出引导的作用。简单化的学生管理会使得导师制过于机械化,进而使学生丧失了自我学习发展的机会,非常不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此外,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简单化的导师制实施起来不实际也无意义。
4.3导师制学生管理模式要注重全面引导
导师制相较于传统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而言,更加直接深入的面对一线辅导员和学生,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提出的导师制不仅仅从学生的角度来开展,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引导。还要从辅导员老师的角度出发,让更多有经验的老师,例如学校的领导层、骨干教师等对于年轻的辅导员老师给予指导。
4.4导师应树立育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导师要正确指导学生高效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发展方向。同时导师还要熟悉学校的各类教育教学设施,了解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特别是学校有关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制度,根据制度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学习和各种活动加以指导。“为人之师似为人之父母”,导师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全面去了解他们的想法,更好地去处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去和学生交流,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倾听他们的内心独白,做学生的生活顾问。只有这样,才能够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学生才能够把老师当作自己的朋友,才能够对老师敞开心扉。
5、结语
导师制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对于当前形势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自高校开始实行导师制以来,可以看到效果确实是明显的。但是经过这些年导师制的实施,我们有了新的想法和做法,例如,可以让更多的综合素质好的中层领导干部和骨干教师、有经验的老辅导员或者高年级学生来帮助现任辅导员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制定更为行之有效的个性化指导方案,以尽可能的缓解学生管理工作压力大的难题。笔者建议推行的导师制包括:导辅导员成长、导学术思想转化、导学风建设。因此,高校应该着重提高导师制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地位,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努力在导师与学生管理工作之间营造一种引导和督促的关系,这样才能够保证导师制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高春华.论本科生导师制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Z1):133-134.
[2]陈强,王圣贵,牛会茹.服务育人引导成长———北京演艺专修学院人生导师制工作实施思考[J].世界教育信息,2012(Z2):54-57.
[3]杜钢清.高职实施导师制的瓶颈分析及有效机制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3(8):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