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立意出发,事件要集中。
无论大型戏剧还是微型戏剧,不管写多少事件,必须遵从立意,以一个中心事件或一个中心情绪为主,其它事件都为中心事件或中心情绪服务。曹禺的大型话剧《雷雨》,把周鲁两家几十年的恩怨情仇,集中在同一天内,集中在同一地点,集中在同一群人物的同一个事件的焦点上。用曹禺的话说,“《雷雨》这个戏的时间,发生在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时间统一可以写得很集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一个城市里,这样容易写一些,而且显得紧张。还有一个动作统一,就是在几个人物当中同时挖一个动作、一种结构,动作在统一的结构里头,不乱弄一套,东一句、西一句,弄得人家不爱看。”事件集中,是其它方面集中的大前提。
二,从立意出发,矛盾要集中。
立意是创作的指向。按照指向,梳理诸多矛盾,找出主要矛盾,以主要矛盾为焦点,围绕主要矛盾取舍次要矛盾,以次要矛盾烘托并激化主要矛盾。电影《红楼梦》和越剧《红楼梦》一样,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三角恋爱为主线,以三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产生的悲欢离合为中心。而家庭矛盾、社会矛盾则作为副线,用副线烘托主线。这样,才可能将一部鸿篇巨制的长篇小说,提炼、压缩、再造成戏剧呈现在银幕和舞台上,并且吸引住观众。一般地说,一部戏剧,全剧过程,提出矛盾、发展矛盾、激化矛盾、解决矛盾,必须在两三个小时内完成。舞台上,很少有连台戏,更少连续戏。为要一场一利索,非矛盾集中不可。
三,从立意出发,人物要集中。
王庆斌老师说:“人物设计在演出时就是演员出场。人物太多,一是浪费演职人力,二是淹没主要人物,三是混淆观众视听。只要能够完成戏剧任务,人物越少越好。有能力的编导,最擅长的就是减人加戏。人越少,戏越足。”现代著名喜剧作家丁西林的独幕喜剧《三块钱国币》,一共设计了五个人物。吴太太、杨长雄、成众、李嫂和警察。主要人物是吴太太和杨长雄。成众是次要人物,但陪伴到底,插科打诨,里勾外连,蓄势助阵,可谓天平上一颗重要的砝码。李嫂和警察是条件人物,虽是一走一过,一来一往,也起着无火不燃柴、无风不起浪的关键作用。可以说,这个独幕喜剧的人物设计,多一不得,缺一不可,恰到好处。
四,从立意出发,情节要集中。
纵观戏剧故事的时间跨度,有的几个月,有的几年,有的几十年,却要在演出时间最长也不超过三四个小时内完成,编导应该在情节的处理上,要集中再集中。王庆斌老师说:“编导常犯的毛病,就是在编织故事情节的时候,很容易随弯就弯,节外生枝,把事写散了,把题扯远了。有限的时间和观众的承受能力,故事情节一般要突出一条主线。主线是戏剧的生命线。要竭尽全力把主线理顺,挑明,摆正,成为渔网之纲,屋宇之梁,吊桥之索。副线无论几条,无论明暗,必得缺一不可才用,必得紧密扭合才行。求的是情节效果,要的是结构功夫。”
五,从立意出发,场面要集中。
场面,在戏剧舞台上就是场景。场景在戏剧矛盾冲突中就是典型环境。诗歌、散文、小说、影视,可以随心所欲调动时空,变换场面,而舞台剧则要求把古今中外、天南地北的人物都调动到一个或几个特定场面中来,把大小轻重、明暗沉浮的事件都摆布到典型环境中来。可以这样说,对编导而言,选择并集中场景,需要的是理解舞台艺术的机敏,体现的是驾驭舞台艺术的精妙。
六,总结。
对于戏剧而言,和“舞台性”同样重要的是“集体性”。集体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集体创作,二是集体观演。所谓集体创作,实指由编剧、导演、演员、音乐设计者、美术设计者、技术操作者等等,一同在导演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下,齐心协力完成一部戏剧的排演。所谓集体观演,是指演员和观众互动,实现剧场的审美效果,这是戏剧的终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