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财经作家吴晓波,在他的《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19》题记中这样写道。这是多么激荡人心的句子,由此,作家为我们慢慢拉开了中国企业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美丽画卷,也让读者在一桩又一桩经典案例的蜿蜒迭岩中漫步历史长河,与一代又一代企业家对话。
“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1978-2019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而我通过读书,慢慢的接近几个的“小小物”,与他们神交、对话。
一、傻子资本家年广久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一个著名的诊断:“雇工到了8人就不是普通的个体经济,而是资本主义经济,是剥削。”所以,在我们的经济政策及相关教科书中,就出现了关于“个体户”的严格定义: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以个体劳动为基础,雇工人数在8人以下,劳动成果归劳动者个人占有和支配的主体。而在 1979年的安徽芜湖,一个目不识子、自称“傻子”的小商贩,却雇佣了12个人,在炒瓜子。无疑,“傻子”给当时的社会出了一个难题,将一个敏感的命题放在高智商的政治家、理论家、经济学家们面前,一场带有浓烈的意识形态特征的大辩论,在所难免。
然而,年广久的命运却是戏剧性的,其结果更带有悲剧的色彩。邓小平一生共三次提及安徽“傻子”,这三次都与年广久的命运直接相关,第一次点名(1982),使年广久成为“中国第一商贩”,第三次点名(1992)时,他正在牢狱之中,而一个月后他就被宣布无罪释放。这十年中,“傻子瓜子”风靡全国,而又成过眼烟云。“傻子瓜子”公司终于因为年广久“我知道进来多少钱,出去多少钱就行了”而成为一个财务糊涂、管理混乱的企业,最终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二、承包第一人马胜利
1986年、1988年两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首届中国优秀企业家马胜利在我国改革开放历史上曾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然后却他却像雨后彩虹那样,仅仅在雨后的天空存续了短短的一瞬便消失了。
业务科长出身的马胜利在国营企业石家庄造纸厂处于困境的时候站出来,承包了企业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企业扭亏为盈,成为“中国国有企业承包经营第一人”,新华社曾为此配发了长篇通讯《时刻想着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好厂长马胜利》,他因此成炙手可热的新闻人物。于是他四处演讲,出版图书,获得各种荣誉。 1987年,如日中天的马胜利向社会宣布了一个让人兴奋的决定:他将创办“中国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从那时开始,在全国20个省市陆续承包100家造纸企业。然而,这是个大胆的设想,让他逐步走向了可怕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破灭了人们依靠承包经营拯救国有企业的梦想。
我们不禁要问,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中,为什么会有一大批像马胜利这样的企业家都经历了这种卫星般上升、陨星般降落的过程?我们的体制、我们的机制症结到底何在
三、充满联想的柳传志
与前两人相比,柳传志无疑是成功的。今天我们还有很多人依然记得“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一著名的广告语。
在我手敲联想电脑键盘,再来回味柳传志与他的联想集团走过的三十年历程的时候,我却起了另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戴尔。19岁的戴尔与40岁的柳传志,在创业的第一天都遇到了IBM,前者创造了直销模式,而后者首先成了渠道代理商,逐步转型为生产商。戴尔从思考“如何改进购买电脑的过程?”入手,创造出 “把电脑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去除零售环节,把省下来的钱返还给消费者”的戴尔模式。尽管我们说柳传志是成功的,但当我们将联想与采用独一无二的商业模式的戴尔公怀相比,我们又得出什么结论呢?我以为在现代社会,创新商业模式,恐怕比传统产业的成功更为重要!这也留给了国人“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移”更多的联想。
改革之路没有尽头,中国还在发展的路上。通过《激荡三十年》我们在历史的丛林中回首,然后不断地向更远的远方眺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