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阔无垠的巴音布鲁克大草原上,千里雪山巍然耸立,绿色高山草甸逶迤起伏。这里,有一支普法宣传队伍,驾!驾!驾!一匹匹枣红色、深褐色、灰白色骏马像风一样拂过草原。马背上一位位蒙古族汉子、姑娘挥动着鞭子呼啸而去。他们就是长年活跃在草原上的“马背普法小分队”,他们的故事在草原上广为流传。
和静县是一个畜牧业大县,境内有全国最大的亚高山草甸草原——平均海拔2300米的巴音布鲁克大草原。它是和静县海拔最高、生活条件最艰苦的地区,与新源县、沙湾县、乌苏市、轮台县、库车县等相邻,由于边界线长,地广人稀,牧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诸多原因,使法律法规在牧区的有效普及遇到了很多现实困难。由于牧民法律意识淡薄,维护稳定的任务艰巨,特别是一些偷牛盗马、伤害致死、入室盗窃、打架斗殴的案件存在影响了牧区的和谐发展。
和静县“马背普法小分队”始创于“五五”普法期间。和静县为了使牧区普法宣传工作更深入、更广泛、更能适合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尝试性地组建了一支由16名懂蒙汉双语、懂法律法规的干部组成的马背普法小分队。宣传队员骑马进村入户,进行法律服务、法律咨询、调解纠纷、赠送书籍、发放普法资料,经常在牧民群众节日集会上、牧民的帐篷边灵活机动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实践证明,这种普法方式贴近牧区的生产生活,有效满足了牧民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受到牧民的普遍欢迎。在“六五”普法期间,为了推广这一成功经验,和静县在全县牧区各乡镇(场)均成立了“马背普法小分队”,队员由各乡镇(场)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精通蒙汉双语的工作人员组成。包括: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派出所干警、法庭法官、司法所干警、综治办干部以及大学生村官等组成。这些“马背普法小分队”穿行在草原上,无论在那达慕集会,还是在牧民的帐篷边,经常可以看到他们传播法律知识的身影。这支队伍以法制宣传、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形式向牧民提供法律服务,开展法律宣传,被牧民群众亲切地称为我们的“普法宣传队”。
和静县“马背普法小分队”以马背普法宣传平台为突破口,不断发扬“不畏艰难、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力争一流”的精神,认真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紧密结合“法治六进”活动、集中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有力地维护了基层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进程,在全县上下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在普法机制上,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和静县“马背普法小分队”实行羊群跟着草场走、牧民跟着羊群走、普法跟着牧民走的集“综合治理、人民调解、普法宣传、维护稳定和敌社情信息收集”为一体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乡镇(场)级“马背普法小分队”。由各乡镇(场)公安、司法、综治、法庭、武装、信访、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组成,实施“多位一体”机制,具体工作以乡镇普法办牵头,司法所协调,实行“三排查一包案”机制,即:敌情矛盾重点排查、一般矛盾经常排查、疑难矛盾集中排查、实行领导包案责任制,力求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逐步使乡镇(场)级“马背普法小分队”成为法规政策的宣传点、矛盾纠纷的汇集点、矛盾纠纷的化解点、牧民权益的维护点。二是组建村级“马背普法小分队”。主要由村“两委”班子、调解、治保委员会成员组成,实行“三及时一调解”机制,即:及时排查矛盾、及时发现控制、及时掌握动态、依法调解纠纷,实现矛盾纠纷不出村的目标。三是组建组级“马背法治小分队”。按照牧民流动居住的定点户数确定联户长的人数,负责本片区的具体工作及与村、乡镇普法办的联系与沟通,实行“三到户一消除”机制,即:法律宣传到户、调解服务深入到户、回访工作到户、及时消除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
近年来,随着草场承包政策的建立健全旅游业、矿产业的发展,牧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是一些新的社会矛盾纠纷也随之凸现而来,草场边界纠纷,草原生态建设与过度载牧等各类纠纷时有发生,给社会造成了很多不安定因素。为此,和静县依托“马背普法小分队”,把普法知识送到牧民帐篷,普法成员在深入草原向牧民普及法律知识的同时,还积极向牧民义务提供法律援助,并成功地调解多起草牧场纠纷、离婚财产纠纷和赡抚养纠纷,受到牧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在牧区群众中反响良好,为维护一方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在舆论宣传上,形成覆盖面广的“大法宣”的工作格局
“我在自己的草场挖草药违法吗?集体修路占了我家的草场该怎么补偿?开矿业企业占了草牧场应该按什么标准补偿?”这是在送法进牧区宣传活动时,牧民们常向普法成员咨询的问题。马背法治小分队一行克服了吃、住、行不便等困难,频频往返于各村和牧民的蒙古包之间,把法律知识送到牧民手中,普法内容丰富,形势多样。宣传涉及《草原法》、《土地承包法》、《合同法》、《妇女权益保护法》等10余部法律法规。每到一处,小分队成员不顾路途颠簸和疲劳,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授课、讲座、解答、咨询,并通过悬挂警示图片、播放案例录像等方式方法让牧民了解到更多的法律知识。小分队一行还紧紧抓住牧区重大节日时人员集中的有利时机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大大提高了普法宣传活动的覆盖面。普法知识进草原活动的开展,为有效解决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牧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强化牧民群众的法律素质和创建平安乡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和静县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各级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广泛宣传创建“法治和静、平安和静”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做到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刊有文。2005年12月4日,自治区电视台专门采访了和静县巴仑台镇“马背普法小分队”,摄制的专题片在自治区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多次播放。2006年,自治区广播电台蒙语部专门录制了和静县牧区普法的先进经验。2008年8月,中央综治办、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CCTV-12)联合推出的全国32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经验大展播之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马背上的法制小分队》,于10月30日17时35分在中央电视台CCTV-12播出,专题片长20分钟,作为普法典型宣传教育片,推向了全国的群众,受到了全国观众的热烈欢迎。
三、在普法工作上,形成开拓创新的工作格局
和静县针对牧区随着季节变换,牧民流动性大的实际,制定出符合牧区实际的“马背普法小分队”的工作实施方案,把“马背普法小分队”变成普法常识的宣讲队、矛盾纠纷的排查队、人民调解的工作队和各类信息的收集队,同时还最大限度地发挥“十户长”的作用,以联保、联防和联调的方式,较好地消除了牧区不稳定的因素,促进了牧民自我普法、依法治理的能力。
巴音布鲁克镇有6个行政村、3个国营牧场、1个社区。全镇东西长270公里,南北宽136公里,总面积23868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60%。聚居着蒙、汉、维、哈、藏、回等九个民族,共2370户8790人。作为和静县畜牧业和旅游业发展的大镇,流动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较多,面对这一现象,“马背普法小分队”组织相关人员深入村组、居民点、放牧区积极开展“去极端化”工作。一是落实严打专项行动。及时排查,摸清底数,积极组织综治、派出所、司法等维稳力量,对各村人员进行筛选、确定、排查。二是面对面进行宣讲。以现代文化为引领,通过集中宣讲、走访入户、文艺汇演等方式,对“去极端化”、“民族宗教”等内容进行面对面宣讲,利用民族团结教育月、重要节日和活动节点,围绕“平安巴音布鲁克”,组织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三是大力开展“去极端化”主题活动。以宗教领域为抓手,开展“促宗教和谐,坚决去除宗教极端化”为主题系列活动,组织宗教人士开展座谈会,开设专题讲座。四是着力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以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牧区学校每月进行一次民族团结专题教育活动,坚决抵制非法宗教对学校的渗透和影响,坚决制止学生参与宗教活动以及任何非法组织活动。
在和静县最偏远的巴音郭楞乡,一支由15名乡干部组成的“马背普法小分队”,骑马穿行在万亩草原上,无论在牧区的集会上,还是在牧民的蒙古包边,经常可以看到他们传播法律知识的身影。这个小分队以法制宣传、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形式向牧民提供法律服务,深受牧民的欢迎。远处,白色的羊群和黑色的牦牛群如珍珠般撒落,近处,“马背普法小分队”成员骑乘的5匹骏马在悠闲地吃草。年逾七旬的道尔吉老人,在听完有关法律法规后,对身旁的年轻人谈他对法律的认识:“国家的法律是个大圈,个人的活动是个小圈。”“马背普法小分队”队长旦白补充说:“小圈在大圈内可以自由活动,但是绝不能超出大圈的边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是什么人,犯法都会受到惩罚。”当天,牧民们还就交通安全法规等方面的问题提问,“马背普法小分队”成员不时地查阅随身携带的法律读本,耐心细致地一一作答。宣讲完毕后,5名队员翻身上马,手持印有“和静县马背普法小分队”大字的大红旗,奔向草原深处的另一个牧场。
今年1月,巴音郭楞乡在“六五”普法工作中,一方面建立了乡村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网络,另一方面抽调法律业务能力强、精通蒙汉双语的干部组成“马背普法小分队”,坚持骑马进村入户,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距乡政府驻地最远的奎克乌苏村,队员们要在马背上颠簸6个小时才能赶到。草原气候多变,途中往往遭受雨雪袭击,但是“马背普法小分队”成员从未中断过各项工作。在普法宣传的同时,队员们还调解了5起民事纠纷,将7名适龄儿童送回了学校。今年2月,奎克乌苏村村民苏开故意破坏了哈让家的草场围栏,“马背普法小分队”队员乌兰哈代主持调解,由苏开及时修补了围栏。
“马背普法小分队”队员经过锻炼摸索,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围绕婚姻家庭、赡养继承、经济纠纷、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的真实案例,向牧民群众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在村组开展牲畜防疫、缉枪治爆、计生达标等工作中,“马背普法小分队”将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起来,给群众讲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合法权益,什么是应尽的义务,什么是享有的权利,使政策法规深入人心。
对此,巴音郭楞乡乡长任刚评价说,近两年全乡各类纠纷明显减少,群体事件大大下降,经济快速发展,这与“马背普法小分队”的扎实工作分不开。乡“马背普法小分队”自成立以来,走遍了全乡每个村的放牧点,累计行程达4000多公里,为牧民送去法制宣传材料和法律书籍1000余份,先后调解民间纠纷320件,539名牧民得到了法制教育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充分调动了广大牧民学法、守法、用法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宣传效果,扩大教育面,“马背普法小分队”还联合县乌兰牧骑队用发生在群众中间的真人真事,编排成了牧民喜闻乐见、教育启发深刻的小品、相声等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在草原深处引起了强烈反响,既教育了本地群众,还吸引了周边地区的广大牧民参与,宣传教育效果十分明显。与此同时,和静县牧区“马背普法小分队”还对牧区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了摸底调查和走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详细讲解党的政策和法律知识,积极鼓励他们勤劳致富,及时有效地提供致富信息,从思想和行动上进行帮教,杜绝了重新犯罪。通过普法宣传,广大牧民遇到草场纠纷、农牧民负担等问题,开始懂得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法、用法、知法、守法成为牧民群众的自觉行为。打架斗殴、酗酒滋事、小偷小摸等现象少了,牧民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科学养畜、发展经济上。
四、在矛盾排查上,形成“人民大调解”的工作格局
为了充分发挥“马背普法小分队”的职能作用,使普法宣传工作更深入、更广泛。和静县牧区各乡镇(场)“马背普法小分队”按照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根据本辖区实际和牧民居住特点,以村(场)为单位,以联户长的蒙古包为场所,积极发挥流动警务室、流动普法室、流动调解室、“马背普法小分队”的优势,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联动,实现行政资源、司法资源、人民调解资源的整合,做好矛盾纠纷的防控、应急、预警、调处和化解工作,促进牧区和谐发展。
额勒再特乌鲁乡“马背普法小分队”在乡政府领导的带队下,深入所辖4个村开展了送法进村和矛盾纠纷排查活动。工作人员克服困难,自带行李食物,到村里举办法制讲座,排查矛盾纠纷,征求意见建议,了解并解决牧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依法调解了23件婚姻家庭矛盾和21件民事赔偿纠纷。从源头上预防了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维护了全乡的社会稳。2014年10月,因额勒再特乌鲁乡的两牧民之间的草场矛盾纠纷,双方青年牧民无视法律法规及双方达成的调处协议,私下商议蓄意进行报复。乡“马背普法小分队”得知这一情况后,火速赶到边界现场,及时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马背普法小分队”调处矛盾纠纷涉及牧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像婚姻、继承、赡养、抚养、债务、赔偿等等,牧民之间发生了争议都来找“马背普法小分队”调解和处理。队员们舍小家、顾大家,风里来雨里去,冒着风雪和草原上狼群围攻的危险,坚持骑马送法进村入户,队员们没有任何报酬,凭着一颗淳朴的心,给牧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2013年7月,巩乃斯镇的两牧民因骑摩托相互碰撞,各自组织亲友准备以武力解决问题,正在村上开展法制宣传活动的镇“马背普法小分队”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赶到现场,经过苦口婆心地劝解,举案例、讲法规,最终使双方达成协议,防止了一起打架斗殴治安案件发生。2014年10月23日,该镇牧民阿拉西老人的50只羊迷路了,没有回到羊圈,全家人十分着急。“马背普法小分队”听到这一消息后,立即赶到阿拉西老人家,工作人员不顾疲劳,立即组织熟悉地理位置的村干部,顶着草原初秋的寒风和大雪,骑着马走向茫茫的草原深处寻找丢失的羊群,大雪夹带着冰雹打在队员们的脸上,就如同扎针般痛。一名队员是刚从高校毕业后分配到镇政府工作,因天黑、风大,加上不会骑马,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小腿被石头划破,鲜血直流,队友们七手八脚地把他扶起来,用满是黑泥的手,对伤口进行了简单处理,在漫漫的黑夜中寻找着迷失的羊群。凌晨时分,终于找到了迷途的羊群,阿拉西老人紧紧拉住队员们的手,泪流满面,激动不已地说:“你们就是我的亲人,就是我心目中的活菩萨”。从此以后,阿拉西老人逢人就说:“‘马背普法小分队’是我的守护神”。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用“马背普法小分队”队员才仁的话说:“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雨雪天气,但想到能为牧民群众送去更多的法律知识,能为草原带来幸福和谐,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几年来,全县各级“马背普法小分队”共发放《农牧法律知识问答》、《法律知识读本》、《人民调解工作手册》等汉、蒙两种文字宣传材料22500份,为农牧民放映法制教育电教片350场(次),排查矛盾纠纷2190起,受教育牧民群众达23000人(次),通过队员们的不懈努力,使全县牧民的法律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当地牧民群众的社会安全感达到90%以上。
草原和谐了,经济也上去了。2014年年未,全县牧区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570元,并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
和静县的牧民群众永远不会忘记:有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不仅肩负着维护牧区社会稳定的重任,又承担着法律、法规宣传的义务,“马背普法小分队”为我县广大牧区的社会治安稳定、为广大牧民群众的平安生活奠定了坚实了组织基础,成为和静县牧区普法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