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为《树》,然而,在文字里我们似乎只见树干不见树;那“横卧在光滑的雪上”的树干怎么会推不动呢?横卧的树干又怎能“与大地牢牢相连”呢?原来这仅仅是“看上去而已”,只不过是一种意象。那么,卡夫卡要通过这树的意象告诉我们什么呢?难道这是他偶有所感而随手记之
昨天夜里,我是为了回应一名网友的帖子而阅读这篇《树》的,想不到这篇不到七十字的短文弄得我彻夜难眠。我一遍又一遍阅读,慢慢品味,细细揣摩,那简短的文字仿佛生命的音符在我眼前颤动;那迷一般的文字背后,隐含着对人类失去上帝以后生存境遇的深深的忧虑;那看似随意的语气,分明是对我们生命意义的追问。树,深深根植于大地,吸收天地之灵气,它象征着生命;树干,干枯腐朽,象征着死亡;光滑的雪,分明是肉欲生活的再现。人的生命有如那树,是肉体与精神的统一,离开了精神的生命,只能是行尸走肉有如那树干。信仰是人生命的灵光,有信仰的生活是一种友爱向善的生活,是一种有高度精神追求的生活,就像生命之树常青;而失去信仰的生活则是一种只能感知肉体而无法感知心灵的麻木的生活,最后如那干枯腐朽的树干一步步走向死亡。
自从尼采宣布上帝死了以后,社会的无序竞争,导致信仰缺失,道德沦丧,人类在欲望的河流里越来越疯狂;物欲世界犹如那“光滑的雪”诱惑着人们,使我们的精神之树上那残存的几片绿叶日渐枯萎。最让卡夫卡痛心疾首的是,那些如“树干”似的人们,面临生命的干枯而不自知,面临死亡而不能自救,任你推,“推不动”,任你唤,“唤不醒”。就像鲁迅先生当年拼命“呐喊”也未能唤醒麻木的国民一样。这不禁使我想起生活在《米格尔街》上的“草根”们常说的话:“我们除了喝酒,还有什么事情可干呢?”卡夫卡同情他们,更无意指责他们,因为他深深感到“推不动”,“唤不醒”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因为他们已与世界“牢牢相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