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优美的叙事散文,但我认为《桃花源记》里有一处欠美伤美的败笔,那就是武陵渔人这个人物形象。
首先,武陵渔人钻入桃花源洞后,里面的人“设酒杀鸡作食”无比热情的款待他,他呆在村里大吃大喝了“数日”,已乐不思蜀了;连自己捕鱼的事忘记了,家也不顾了;捕鱼是渔人的职业,几天不捕鱼了,可见他不忠于自己的事业;渔人家里应该上有老下有小吧,如果孤身一人生活,他也不会去打鱼的;可见他是一个不孝之人、一个贪图享乐的人。
第二,桃花源村里的人,他们的祖先逃避“秦时乱”来到此地,世世代代平平安安、和和睦睦生活到了魏晋,少说也享受几百年的太平世界了;这里就是他们的洞天福地,是他们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最好的归宿。他们不想到外面的世界,也不想让外面的人来打扰他们幸福的生活;所以当武陵渔人就要离开之时,桃花源村里的人就千叮万嘱:“不足为外人道也”。在当时,如果一声不吭或者唱反调的话,就对不起家家户户“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盛情招待了;渔人肯定会连声诺诺的。可是他一溜出洞口,找着自己的船,连家也不回,直奔“郡下”给太守打小报告去了,一副不守信用的小人嘴脸马上显露出来了。可见他是一个不仁义、不守信的人。
第三,武陵渔人又是一个攻于心计的人。他在回来的路上“处处志之”,准备杀个回马枪。如果太守派来的人和他一起再次找到这个世外桃源的话,这个桃花源从此将鸡犬不宁了,原因很简单:黑暗统治的魔掌将伸进这里了,剥削和压迫将会降临到此处人们的头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