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临汾市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就业结构得到改善。但在今后一段时期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就业结构性矛盾和重点群体就业难等问题依然突出,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一、基本现况: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20xx年末临汾市就业人员达220.7万人,比上年净增3.3万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控制在4%的目标范围内。其主要特点有:
(一)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就业规模继续扩大。20xx年,临汾市继续开展市、县两级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活动,共开办大学生创业意识培训班11期,举办创办企业培训班21期。每个县(市、区)都建立了1-2个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傻二电脑城创业园区被确定为省级高校毕业生创业园区。启动了锦悦城大学生创业园创建工作。全市共建成3个“省级创业型城市”、1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业园、4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随着创业的推进,一些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从而使就业规模继续扩大。
(二)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就业结构进一步改善。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是扩大就业岗位、增加就业人员最具潜力的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就业人员不断增加,就业结构得到改善。20xx年全市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分别为40.04%、22.57%、37.39%,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了0.3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了0.4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了0.87个百分点。
(三)更加注重灵活就业,就业渠道不断拓宽。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现了新的行业、新的职业,人们的就业观念也随之有了新的改变,社会就业呈现多层次、多形式格局。一是通过开展灵活的家政服务实现就业。如在城市涌现的大量钟点工,家政公司、搬家公司等。二是通过增加公益性岗位安置重点群体就业。全年共征集“三支一扶”服务岗位81个,开发公益性岗位1435个,购买基层服务岗位640个。三是通过开展各类人才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举办各种类型人才交流活动86场(次),提供就业岗位约3.4万个,签订就业意向约1.5万人(次)。四是与沿海城市建立劳务输出合作关系。积极与南方经济较为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加强劳务输出对接,已初见成效。建成5个劳务输出基地,预计每年可输出劳动力2万余人。五是鼓励发展私营、个体等非公有经济创造就业机会。为下岗职工开办个体、私营企业给予政策优惠,提供低息贷款支持,从而使自谋职业人数增加。
二、主要问题:劳动力供求矛盾、结构性失业矛盾突出
尽管临汾市采取了积极的就业政策,但临汾市劳动力仍处在高成长期,加上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成效逐步显现,部分行业受到较大冲击,“十三五”时期就业再就业面临种种困难,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一)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存在。从劳动力供给方面看,据测算,“十三五”期间每年大中专毕业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向城市转移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增加,三者约7万人。从劳动力需求方面来看,“十三五”时期,临汾经济增长不可能在高位运行,每年创造的就业岗位十分有限,加上自然减员腾出的岗位约3万人。可见,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较为突出。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仍然存在。随着我市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村将会有更多的劳动力从农业分离出来,加上我市农业人口基数较大,城市化程度不高,城镇化率为48.62%,容纳能力有限,因此,实现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还很困难。
(三)重点人群就业问题依然突出
首先是高校毕业生群体,预计“十三五”期间高校毕业生人数仍将继续增加;其次是产业转型过程中的下岗工人数会进一步增加,随着我市淘汰落后产能和新兴产业发展速度的加快,这些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将会变得更加突出。
(四)结构性失业矛盾突出。随着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的加快和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一方面企业用工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的高学历、高技能的专业人员越来越多,而一些下岗职工在再就业过程中选择岗位时往往对自身能力估计不足,定位不准,就业难以实现。另一方面一些学历高、有技术专长的人员择业时更是好高骛远,要求难以达到。以致出现了“有些人无事干,有些事无人干”的结构性失业现象。
三、建议措施:未雨绸缪,实施可持续就业
“十三五”时期临汾就业再就业压力依然较大,任务相当繁重,因此,就业再就业工作丝毫不能放松,要及早谋划,确保就业形势稳定。
(一)保持经济持续增长,为创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奠定基础。根据“奥肯定律”,扩大就业的根本出路是发展经济,经济增长是扩大就业的前提条件。在一定时期内,对增加就业岗位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就业弹性系数。这两个因素对增加就业岗位是正相关关系,经济增长快,就业弹性系数高,创造的就业岗位就多,有利吸纳更多的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失业率相应就低。因此,任何时候都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主题,为就业再就业提供保障。
(二)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就业容量。要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据有关方面分析,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个百分点,平均可新增5000多个就业岗位。可见,发展第三产业是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就业容量的重要途径。
(三)重视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搞好教育培训,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者再就业,化解结构性、长期性失业矛盾。世界有的发达国家把发展教育培训作为化解结构性失业问题的首选措施,努力把教育培训和促进就业紧密结合,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提高了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有的把富余人员作为培训对象实行“储备型”就业安置,既缓解了就业压力,又形成了推动经济增长和转型的储备力量。可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不失为促进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的有效措施。
(四)积极落实社会保障待遇,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就业
首先,要动态了解掌握化解产能过剩等工作涉及的职工人数和就业需求,细化完善职工安置方案,并密切跟踪动态变化。其次,要主动将就业扶持政策送到企业,为转岗职工提供个性化职业指导、免费职业介绍和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充分发挥政策促就业的实效。再次,要积极稳妥地做好劳动关系处理、社会保险转移和接续工作,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待遇,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