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的师德培训很快就过去了,虽然只有短短的5天,但是丰富的学习内容,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还是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无论是郑局长朴实、案例典型而生动的言语描述报告,还是最美教师们的那些感人事迹与精彩演讲,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又一次地拨动了我心底深处的那根弦,激发了想做得更好、要做得更好的内驱力和原动力。
经过这5天的精神洗礼之后,我又回过头来,仔细的阅读了郑局长的讲话,那些生动而典型的事例,显得特别丰满,纷纷跃然于纸上。虽然郑局长一再强调这不是他的专题报告,而是他自己的所思、所想,但我觉得他这是立足于实际的思考,想得恰到好处。
有时候,常常在想,现在我们每年都在讲师德,道师魂,铸师品,可每年还是有那么多师德败坏的事例呢?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我想,仅仅靠这样的师德培训去改变那些教师的个人品质,是相当困难的,甚至是难以完成的。那么这样的培训,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些年来,一直在浑浑噩噩中,接受、完成着这样的培训,直到这次,听了郑局长的讲座之后,我才忽然觉得,我们的师德培训最需要什么东西——责任与情感。 这两年来,在我们这样的平凡的教育岗位上,走出了像张丽莉那样不平凡的老师,她是师德的楷模,但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老师都做到这样。如果全民性质的师德培训都是以这么高度的“师魂”去要求每个教师,就会让师德培训处于虚空的位置,反而不利于师德培训精神的落实,所以,这次听了郑局长的报告之后,我有一种重新出发,特别实在之感,也许这是他立足于实际,又能从师德的基础出发,旁征博引地通过大量案例进行阐述与分析,特别震撼。
听罢郑局长的讲座,已经有四天了,但郑局长所思、所想提出来的三个观点,依然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总是不经意间跳出来,是的,我们真的需要。
我们需要通过增强“三感”,即“对学校的认同感、对学生的责任感和对职业的自豪感”,尽心尽力地来履行使命;我们需要通过提升“三力”,即“学习力、创造力和引导力”,全心全意地来教书育人;我们更需要秉持意愿、胸怀“三心”,即“爱心、耐心和细心”,真心实意、诲人不倦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