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师把实践地点公布时,心里异常激动,因为以前上课的时候老师就很骄傲地说过深圳不是一座没有文化底蕴的文化沙漠之城,深圳也有自己的根,那就是大鹏所城,深圳之所以称之为鹏城也是由它而起。这次有机会去大鹏而且还作为领队,心里自然就有了几分不一样的感觉。做个副队长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整个队里只有我和班上的另一个同学是大四的,她阴错阳差地做了队长,我也就毋庸置疑地担当副队一职。说实在的,做副队轻松多了,那些对内的比较繁琐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她一个人完成的,我就主要负责和外部联系,如联系大鹏街道办。一开始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打114查到了他们的电话,没想到对方很爽快地就答应了,当然前提是看过我们的调研计划书。那时我们都实习的实习,实践的实践;学校基本上没什么人在了。可是眼看就要到周末了,这么拖下去如果得不到对方的帮助,我们就有可能要亲自去大鹏踩点,联系好食宿的地方才能带其他队员过去。好在实习的时候要做的工作也不是很多,我就马上抽空写了一分计划书传真过去,对方看过之后很快就给我答复说可以提供协助,第一步工作顺利完成,别提有多开心了。
8月6号,我们出发了。在西门集中的时候,大家一个个都睡眼惺忪地,确实难为大家了,由于路途遥远而且又不想让人家久等,我们六点就起床了,一路混混沌沌地处于半迷糊状态,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找到了大鹏街道办,漂亮的办公大楼很是显眼,当大家都开着玩笑不太自信地说出“这栋楼不会就是我们要找的街道办吧?”楼上醒目的字眼让我们都自觉地不再出声了。很快街道办的负责人接待了我们,等我们把行李放好之后就驱车直奔我们的目的地——大鹏所城。由于事先打过招呼,大鹏所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很是负责地带我们参观了所城,沿途又有很详细的讲解,和所城有了“亲密”接触之后,对所城的历史又多了几分了解。参观完所城之后,我们不辞辛劳地找到了一些大鹏的原居民,他们世代都生活在这个小镇上,虽然小镇的天空已经不能拢住年轻人“爱飞”的心,他们都在更大的天空寻找自己的梦想,很多已经出国了,有庞大的海外关系网这也是大鹏人引以为豪的地方。所以我们能找的都是些上了年纪的长者,或许这更满足我们调查的需要,年轻人对历史的了解总是有限的。
首先接受我们采访的是已经七十多岁的王伯,尽管已过古稀之年,王伯依然神采奕奕,吐字清晰,耳朵也很聪慧,所以我们的沟通很是顺利,除了我们的提问之外,王伯也是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知道的都尽可能地告诉我们,说到他们大鹏人引以为豪的大鹏山歌,王伯豪情万丈地唱了好几首。尽管有些地方我们听得不太明白,但从曲调中也隐约感到了当初人们农作之余的那份逸致,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从我们获得的山歌歌词中就可以发现大鹏人很细心地观察各种动物之后,编成了问答歌和四季雀鸟歌;他们还把大鹏镇的一些小地名也编成山歌供闲时对唱,有大鹏地名歌等。据王伯介绍大鹏山歌除了前面所提到的问答歌、四季雀鸟歌和大鹏地名歌之外,还有车大炮歌(这是粤方言中的一个词,也即吹牛歌的意思)、男女情歌和出入平安歌等。由王伯领头的大鹏老人中心文娱组的长者,正在尽力搜集和排练山歌,由此我们也看出了人们对文化延续与继承的自觉与热情。第二天,我们在王伯和大鹏博物馆工作人员刘叔的带领下,又采访了两家当地人。从她们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解放前的大鹏是很封建的,对女人的服饰及发式都有很明确的要求。
虽然男人和女人一样都穿大长裤长约9寸,由于农作时裤子要挽上去,所以裤子都是很肥大的,男人的裤子可以挽到大腿,而女人的则只能挽到膝盖以下的两寸左右,不能随便让人看见。衣服也如此,一般都会做到在臀部以下;客家女人都有戴凉帽的习惯,旧时女人是不能随便在外面抛头露面的,但是由于男人在外面要参军、经商等,待在家里的女人不得不要出去农作,但又不能人家看见所以都戴着帽沿很长的凉帽以“遮羞”,另一方面因为凉帽的下摆很长且有很多的褶皱,农作时随着头部的晃动会倍感凉爽,故称之为“凉帽”。女性在嫁人前要绑辫,左右两边各两条;嫁人之后一定要挽髻,用九龙簪把头发盘成一个髻在后脑。阿婆还把自己收藏多年的“草鞋”拿出来让我们一饱眼福,一开始听到“草鞋”两字,我们马上联想到的是当年红军万里长征时穿的草鞋,看过之后才知道原来是大鹏人在车胎皮的凹处剪成鞋子的样子,再在车轮的其他部分剪一条带,定在鞋子的中部,草鞋就制成了。“很是耐穿的。”阿婆自豪地说到。由于这两位阿婆的听力不是很清楚,所以我们的沟通不是那么顺畅,能纪录的东西有限,这是一点遗憾。如果下次有机会再去一次大鹏的话,希望我们能找到更多合适人选,尽可能多地搜集更多的资料,为大鹏文化的空缺添上自己亲自搜集的材料。
总的来说,这次实践对我本人来说还是很有意义的。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虽然比较零散,但有些也是前人所未曾发现的。另一方面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同学、学妹、政府工作人员、长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