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的教学语法的六大特点之一是教学性。他认为由于教学语法所涉及的对象的特殊性,要求语法内容、表达方式要“容易为教者和学者所接受”,要有可接受性。(见庄文中《张志公先生和理论语法、教学语法》(《课程·教材·教法》1997年第8期)可是,繁琐的语法教学,一直困扰着中学生。其中如何区分复句和复杂的单句,更使他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尽管教师反复强调,区分单句和复句,主要看结构,只有一套句子成分的是单句,有两套或两套以上句子成分的是复句,但接触到一些具体句子时,又往往懵懂了。
请看这样一个例子:
①为了实现“四化”,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本领,还要有过硬的思想。
按常规,这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但能否认为这是一个单句?其主语是“我们”,谓语是“不但要有过硬的本领,还要有过硬的思想”,“为了实现‘四化’”是前置状语———全句只有一套句子成分。
再看《纪念白求恩》中的几个句子:
②A.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B.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C.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D.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按常规,都把A、B、C、D、四个句子视为复句,其中B、C、D三句都承A句省略了主语“不少的人”。但能否认为它们都是单句呢?如A句,主语是“不少的人”,回答了“谁”的问题;谓语是“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回答了“怎么样”的问题。也只有一套句子成分。
产生上述分歧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复句能否充当单句的句子成分
复句能充当单句的主语是大家都承认的。请看:
③片面地强调读书,而不关心政治,或者片面地强调政治,而不努力读书,都是极端错误的。
④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这是非常明白的道理。
例③的主语是“片面地强调读书,而不关心政治,或者片面地强调政治,而不努力读书”。这个第一层次为选择关系的二重复句,谓语是“是”,宾语是“极端错误的”。例④的主语是“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这个并列关系的复句,谓语是主谓短语“这是非常明白的道理”。
复句能充当单句的宾语也是大家承认的。如:
⑤我常想: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烂多彩,可谓鲜艳极了,但它们只是给人一种外表好看的印象,不能给人以力量。
这句子中谓语“想”所带的宾语就是一个多重复句。
⑥我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
这句子中谓语“认为”的宾语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复句。
复句能否充当单句的谓语?到目前为止的各类语法书都还没有把它充当谓语的先例。如例①②都把它们列为复句,因而也就出现了如前文所述之分歧。
为了消除分歧,来个“单句大解放”,何如
这个“大解放”的意思就是说:既然复句可以充当单句的主语和宾语,就可以让它也充当单句的谓语,如例①②。再如:
⑦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向迢迢的征途。(“它们”作主语,承接复句作谓语)
⑧他一边咕哝,一边迅速穿上衣服。(“他”作主语,并列复句作谓语)
⑨我宁可自己多做一些,也不把工作推给别人。(“我”作主语,选择复句作谓语)
一句话,把以往常规中同一主语的种类复句都纳入“大解放”的对象中去,归入单句的范畴,而只把以往常规中各分句的主语不同的复句保留在复句的行列。
张志公先生的教学语法的特点还包括实用性。他在1980年说,要把语法讲得精要、好懂、有用。如果能按张先生的教学语法特点从事语法教学,包括这个“大解放”能为大家所接受的话,中学的语法教学就会进一步简化,“单句只有一套句子成分,必须具备两套或两套以上句子成分才称得上复句”就真正得以落实,前文所述的分歧也就消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