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真情故事,我至今仍记得。那是我伯伯常讲的一个故事,与其说它是一个故事,倒不如说是一段深厚的师生之情,抑或是一种独特的友情,在我的记忆中闪闪发光。
他说,那是一个叫做西尔根的地方,很动听也很陌生的一个地方。在那个特殊的假期,他鼓足了勇气,偷偷地离开家,上了奔向内蒙古草原的火车。就像二十多年前他离开北京去西尔根那天一样,也是独自一人,傍晚的夕阳火红,显得有些凄凉。
其实,上了火车,他自己也没有明白为什么一根筋似的非要大老远地跑一趟那里。后来,当他终于见到了西尔根和在西尔根想见的人时,他明白了:他曾在那里度过了整个青春期,那地方怎么能够像吃鱼吐刺似的轻易剔除得掉呢?许多和青春连在一起的东西和地方,不管好坏,都是难以忘掉的。西尔根,西尔根,有时会在心中叫着它,就像叫着自己的名字一样,那样亲切,那样热烈!
在西尔根的那几年,他在当地做了民办教师。二十多年后,当他再来的时候,他教过的学生先是呼喊着蒙语的老师来了,然后全跑了过来。那些曾经教过的学生却不是他想的样子,个个都已经面目皆非。都是有了孩子四十岁上下的人了,有的居然还有了孙子。他在心里暗暗感慨流年暗换。又听见了熟悉的蒙语,又吃到了熟悉的扒羊肉,又喝到了熟悉的奶皮子,又闻到了熟悉的“乌子莫”拌妙米的香味和属于西尔根草原风中的清香……酒酣耳热之际,这些学生们对他说:“老师,我们给您唱首歌吧!”他以为是常见的蒙古族人喝酒时唱歌助兴,那就唱吧,没想到他们忽然齐刷刷地站了起来,齐声唱的竟是26年前自己教他们的那首歌。如果不是他们唱,他几乎都要忘光了。他一辈子就自编了这么一首歌,二十多年了,他们居然还记得,记得这么清楚!不知怎么搞的,当着那么多学生的面,他一下子泪流满面。一首陈年老歌就让自己的眼泪没出息地流了出来。
我觉得这个故事,这一段情,也在提醒着我们,其实,有时候,人心需要一点脆弱。我们太崇尚所谓的强人和硬汉,其实,时时都是那样坚强,像时时穿着盔甲,举着盾牌似的,会让人受不了。就像城市要是处处都变成坚强的钢筋水泥,露不出一点新鲜的泥土,就不能让雨水滴进去,滋润不出一片青草。如果我们还能够在行色匆匆中偶然被一首陈年老歌或被一些微小的事所打动,说明我们还在温馨的感受这个世界和生活。
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不仅仅珍藏在我伯伯的记忆里,同时也在我的心海里不时的泛起阵阵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