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班 李伟田
这也就是前两年的事了。那次xx去欧洲访问,为中欧关系的友好发展添加“润滑剂”。却不料在剑桥大学讲座时遭遇了尴尬——一个欧洲青年将鞋子扔到了主席的脚边。霎时全场寂静。继而响起了一片责骂声。胡主席也愣了一下,接着笑了笑,按了按手掌。平息下听众激愤的情绪后,沉稳而有力地说:“相信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友好关系将进一步发展。”
这是怎样的气度!这是怎样的人格魅力!
热血的我们,曾为中国在国际上遭遇的一次次不公而义愤填膺。甚至不少青年想用自己的生命洗刷中国遭遇的耻辱。年轻的我们大多不明白,为什么美国炸了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而我们却对美国一忍再忍?为什么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为什么南海的油田要让他国开采?为什么?.
因为我们是传承千年的文明古国,因为我们是近代没落了的疆域辽阔的大国,因为我们还是为着民族复兴而努力的发展中国家。
承受是中华文化兼容并包精神的要求。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特异的文化,各个国家在意识形态、外交政策等方面都有差异。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人和我们意见一致。“君子和而不同”。承受讲述的是文明古国博大的胸怀,诠释的是灵魂的高度,述说的是大国的气度。
承受是心怀天下的博爱。世界上并不是什么事都是靠武力就能解决的。“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带来的必将是无数人妻离子散,带走的必是无数血泪和灵魂。
承受是一种长远目光的体现。正在复兴的中国需要承受。我们需要更多的精力进行经济建设,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改善人民生活,需要更多努力增强自身实力。因为历史告诫我们:在国际上,有实力才有说话的权利。
近代,我们已经流了太多的血泪,如果不想历史重演,我们唯有加强国家实力。然而,想建设好这个中华民族共同的家却并不容易。近代百年战争,留给我们的是一片残破。我们的起点太低了。而且,再大的财富除以十三亿就会变得很小很小,再小的问题乘以十三亿也变得很大了。复兴中华注定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团结起来,为中国建设奉献最大的力量。同时也要求我们学会承受,为中国的建设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我们不久就要走上建设祖国的岗位,目前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学好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祖国建设得更好,只有这样,我们所有的承受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