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在法国火车上都能“静中取闹”,那在餐厅里就更是肆无忌惮了。或许是由于环境的变化和旅途的疲劳,中国旅游团队在国外的餐桌上其实已经“安静”了不少,但他们在吃饭时那种推杯换盏的热情仍让临桌的法国人“长见识”。埃菲尔铁塔附近的中餐馆老板李先生对记者说,他的餐馆经常接待华人旅行团。一般来讲,餐馆只给每桌客人配一瓶红葡萄酒,但有人觉得到了法国应该充分享用当地的葡萄酒,往往要另买几瓶。不仅如此,他们还把国内那套敬酒的习俗搬了过来,一个一个挨桌敬,一杯一杯不停地喝,有时甚至还要划拳行令。李老板面露苦色地说,这些做法有时难免会“吓跑”法国顾客,影响生意。好在法国人一般要晚上9点钟以后才吃晚饭,可以让李老板打个“时间差”。
中国留学生的高谈阔论招来异样眼光
其实,中国人爱热闹,追求喜庆、热烈的气氛并不是什么坏事,但如果不分场合追求气氛的话,那就有些变味了。记者从一位经常带团出国的导游那里了解到,有时候中国人不分场合的大嗓门让他都觉得难堪。中国人踏上陌生的国土,看什么都觉得新鲜,尤其是通关过卡时总有一些国内的游客拿着手机大声地向家人报告旅游平安。打完电话,有的人还兴高采烈地聊着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在公共场合,许多老外相互交谈,一般都是轻声细语,尽量不打扰别人,即使打手机,也很少有大嗓门的。这一点和中国游客形成了鲜明对比。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向被视作“精英族”的留学生群体也出现了许多让人汗颜的现象,其中便包括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人数近两三年来翻一番,华商们看准了这个市场,先后办起了一些中文网吧。据巴黎13区附近的网吧老板叶先生称,他的网吧里有一次来了五六个大大咧咧的中国学生,进去以后就开始高谈尚论,显示他们的互联网知识丰富。网吧里当时还有其他的中国人和几个学中文的法国学生,大家都对这几个人的“张狂”大为不满,有人甚至冲他们打“嘘”。叶老板说,他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来法国学习,同时也希望中国学生能够向法国社会展示和传播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风范,而不是这种缺乏教养的劣习。
(《环球时报》)
从冲厕和洗浴说起
马稚红
某日读到一篇报道,说以色列的抽水马捅按钮有两个,日本的马桶按钮有两档,大小便时冲水量差一半,以便节约用水。又听说,以色列人惜水如金,每人的洗澡时间绝不超过15分钟,日本人为了省电总是在夜间烧洗澡水。我疑惑地想:以色列和日本比中国富裕得多,怎么却如此注重小节,远没有中国人大方
从小就听说中国有“地大物博”的说法,可是真的算一算人均资源,不免太让人泄气——几乎各种资源的人均排名都在世界末游。可是若论到人均消耗资源的排名,中国很可能是很靠前的,虽然我没有具体数字。
听说中国的电力供应不足,但是我所在的学校,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习惯于一进教室或办公室就开灯,离开时却经常不关灯。为此,学校用电年年超标。
听说中国的森林资源极其匮乏,纸桨要从国外进口,然而纸张回收率却不到20%,每年进口数百万吨外国的废纸,带来不少洋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