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我们的语文书,闭上眼睛想,哪些作者大家还记着?哪些故事大家还依旧清晰?也许,那些名篇佳句还有些印象,那长篇累牍的情节可能已含糊不清。
不怕的,我们回头再看看,还能巩固起来。今天,我想说说唐诗三首。第一首,《石壕吏》。第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三首,《卖炭翁》。怎么样?没有忘记其人、其诗吧!
为什么要提及这三首诗?且看我的文题。我说的文题是“那些暖心的小幸福”。那么,同学们,现在你能就着这三首诗的内容,说出诗中哪些是暖心的小幸福吗
看杜甫的《石壕吏》,记得在课堂上,我问过大家,你读出了什么?我们读出了战争的残酷,读出了石壕吏的蛮横无情,也读出了老妪的无私奉献。然而幸福的话题似乎没有过多地谈及,只因文章的故事触及生悲。况且,作者杜甫,立旨也不在此。
其实,换个角度想,假如唐肃宗的历史岁月里没有战争,如我刚才所问,老妪一家那些暖心的小幸福是什么?我想大家会说,家庭和乐,儿孙健康,生活甜蜜,老者长寿等等,一定会说很多,可无情的安史之乱几乎要剥夺尽老妪一家的这些小幸福。
以此来看,差吏面前,老妪自请,不顾年迈,备河阳晨炊,全然是为了守住家中所剩的最后一点小幸福——乳下孙和孙母。至此,也许我们还心有不解,老翁算啥?他为何不顾老妪凶险!
此疑差矣。回想邺城战败,再看河阳告急,老妪一家,谁还算家中的顶梁柱?老翁虽老,但也不可有所闪失。倘若老翁再被抓走,老妪一家又该怎样生活?或者老妪不自请,孙母能否保全?是故,老妪一决,是不是在呵护家人的小幸福?是不是在避开差吏的纠缠呢
所以,读《石壕吏》,我们不能只看到石壕差吏的冷酷无情,更应该看到石壕村贫苦家庭的那些小幸福是何等地难以坚守。
再看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写作背景依旧是安史之乱还未平定的战乱年代。不同的是,故事的主人公已换作了杜甫本人。
课堂上,我问过大家,作者的痛苦有哪些?我们从“布衾”“娇儿”“床头”“雨脚”“丧乱”“长夜”等词语的品析中,感知了杜甫雨夜痛苦难耐的心声。
可杜甫却抛开个人愁苦,扬声祈愿,为天下寒士呐喊千万广厦,甚而吐出“我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慨叹!这样的情怀,若不体察生活之艰辛,战乱之凄楚,又怎能推己及人,气壮山河!
那么,回过头来再想,这份情怀又何尝不是人间烟火里那些暖心的小幸福?居有定所,居有保障,国泰才民安!
《卖炭翁》呢?命运之神也没有眷顾“满面尘灰烟火色”的卖炭翁,虽然卖炭翁的心愿只是可怜的“身上衣裳口中食”。原因何在?不言而喻,是宫使的仗势欺人,是唐德宗王朝的腐败黑暗。
这是又一个悲剧的上演,作为读者,我们究竟该从中悟出点什么新意呢?对比当下,如我文题,那些暖心的小幸福,依旧还黯然失色吗?不是,我们的小幸福比比皆是。
最后,我想说,感谢杜甫,感谢白居易!品读唐诗三首,什么是幸福?如何看待幸福?那闪闪发光的,永远需要珍视的,一定是那些暖心的小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