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中华,幅员辽阔,多民族共同在这一片热土上耕耘劳作、繁衍生息,并以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汇合成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散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
我国各族人民在传承发展本民族文化过程中,都各自按照相应的规律推进。虽有交流融合,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语言并没有发生异化,这自然形成了目前我国多民族、多方言、多文化的特点。为大力推广普通话,国家在各个层面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譬如电视、电影用普通话录制,学校要求用普通话上课,教师必须要参加普通话等级考试等,强有力地推进普通话的普及。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经济率先发展,吸引了全国各地前往淘金的人才,为了交流方便,身在异乡拼搏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使用普通话交流,方言逐渐萎缩。
用普通话交流固然是好的,但方言萎缩则是另一种损失。众所周知,人只有用自己最熟悉的母语,才能精确表达自己心灵最深处、最复杂的情感。没有乡音,无以慰藉乡愁。另外,方言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各自的知识体系,都是特定的族群在特定的地域生活多年之后所呈现的文化风貌。一个多元的社会,应该允许人们用方言来表达情感。从这一角度而言'?方言萎缩甚至消失就意味着某种文化的萎缩或消失,从根本上来说,这并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其实,方言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丰富多彩的方言反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每一种方言都承载着一段记忆,一脉传承,一方土地的灵魂。那里面留下了我们祖辈对物质、文化和精神的追求,它的精髓早已在我们的脑海中刻下深深的烙印,让我们获得永久的滋养。用方言写出的作品也为文艺的百花园增添了一抹靓丽。如上海话写成的小说《繁花》,凭借着浓郁的吴文化韵味折服了许多读者。不少网友甚至评价说:“读此书只恨自己不是上海人。”另外,韩庆邦《海上花列传》的吴腔吴调,老舍《正红旗下》的京腔京韵,沙汀《淘金记》的川腔辣语,哪一部作品不是凭借着浓郁的方言风味,令读者叹为观止?还有各地的方言戏曲,如湖南的花鼓戏,天津的评弹,陕西的秦腔,安徽的黄梅戏,浙江的越剧,四川的川剧,西藏的藏戏…哪一个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假如这些戏曲换成普通话演唱,它还会有令观众拍手称赞的魅力吗?
五味调和,百味纷呈。假如方言是各自独特的味道,把各种方言调和起来,才会有中华民族百味纷呈的瑰丽。保护方言就是保护中华文明,这与推广普通话并无矛盾。物各有性,合则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