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56个民族,各个民族,各个地区总有属于自己的方言,而方言具有局限性,所以出现了通用语——普通话。
我在一座不大发达的小城里上学,这里的人们都用自己的方言讲话,在一个普通的早晨,空气中的雾气还没有完全消失时,街道上的广播便扯开了大嗓子,推广起了普通话。当时人啊,哪里会在意这些呢?他们这一生都可能不会出这小城,他们就是在这扎根的人,怎么会?怎么会花时间去讲那些拗口的普通话呢
初次听见普通话,我愣了愣,普通话是什么?回到家,打开电视,听着新闻联播的主持人那字正腔圆的发音,我模仿了几次,过后发现两腮发酸便也对此付之一笑。
后来我去了小城外上学,到了学校,老师们都用普通话上课,同学们也都用普通话回答问题,我不禁感到自卑,无奈。每当我回答问题的时候,即使是几个字,我都会感到难为情,听着同学们的窃窃私语,看着老师面带疑惑的表情,我感到面红耳赤,不用看,也能想到自己那红得像猴屁股似的脸,语文课前老师习惯性的抽人背诵课文,我手足无措的坐在座位上,把头埋得低低的,文章我背的很熟,但因为我那一口别扭的普通话,我感受到了来自灵魂深处的胆怯。
好巧不巧,正抽到我,我缓缓的站起来,低着头,支支吾吾了半天也开不了口。老师看着我那窘迫样,以为我不会,便让我坐下。
夜里我躺在床上,凝望着天花板,回想起种种,不禁捏紧了拳头。
我决心改变现状。
每天回家,我不断学习关于普通话的发音,模仿电视里那些主持人的口型,自己再阅读,渐渐地,我有了进步,不再胆怯,与同学进行了更多的交流,老师们也都夸我自信了很多,整个人在精神状况上有了提升。
周末我看那天空晴朗无云,便去了长亭,坐在长亭里,感受着迎面拂过的风,惬意无比,不禁吟诵起《燕子来时新社》。这时来了一位老奶奶,头发花白,向我询问路程,“小娃,你晓得厕所啷个走不?”我一听“厕所”便指向了不远处的公厕。老奶奶抬头一看,便是摇头,一个劲儿的问我“厕所厕所”,我二丈摸不着头脑,也只能对老奶奶说声抱歉。
事后与同学聊起,才发现老奶奶问的是茶所,而不是厕所。
回想自己几年前初次听说普通话时,那心里的疑问,普通话是什么?我此时也坚定地回答自己。
普通话是泥,凝结后形成坚固的壁垒;普通话是灯铁,然后放出灿烂的光芒;普通话是车启动后生成千万马力……为此,我们每个人都要重视普通话,热爱普通话,不仅是使普通话得到良好传承的需要,也是每个人构建各种知识平台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