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燕:玉门市第一小学教师,是一个行走在教学一线,热爱教书,热爱读书,满怀教育赤诚与梦想的人,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发表论文数篇,现担任玉门市第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教研组组长,始终愿做一个不辜负似水流年,不断追求卓越的清淡女子,没有太多城府太多心计,只愿苦尽甘来,不负光阴不负卿。
---读《今天我是升旗手》有感
高春燕
之前看儿子读《今天我是升旗手》津津有味,孜孜不倦,像是被传染似的,也捧起了这本书,一发不可收拾,不知不觉,竟一口气读了大半,越读越喜欢,不到两天时间,这本273页的厚书就被我咀嚼完。这本书是写给少年儿童看的,我这个而立之年的人看了,竟有返老还童,童心未泯之感,它勾起了我的少年情怀,更是重燃了我深藏已久的英雄梦。
小时候的我们,在学校的号召下每周六雷打不动地观百部爱国影片。硝烟弥漫,枪林弹雨的战场,是实现理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用武之地。《烈火中永生》的江姐、许云峰,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从容赴死,面不改色的英雄气概使他们像一尊尊神圣的雕像,伟岸挺拔,屹立心中不倒;《平原游击队》中的李向阳跃马扬鞭,穿越敌人层层包围圈的神勇无敌,势不可挡,犹如天神下凡,俘获多少仰慕英雄的少女心。即使生不逢时,无缘战场,能像《焦裕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亲民爱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不枉人世一遭。就算当不了官,也要像《蒋筑英》执着于工作,术业有专攻,干一行爱一行,一心扑在工作上,至死方休,无悔人生……80后的我们,人人都或多或少地怀揣过这样的英雄梦,在我们的心空,总是活跃着这样的英雄,使我们满心肃穆甚至热泪盈眶,他们成为我们那个年代的精神饕餮。
而如今的孩子们呢?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他们不可能超越周遭的现实而生活,他们缺乏理想主义或者是英雄主义。孩子的心灵深处常常是黑暗多于光明,他们非但难以体会生活的美好,父母含辛茹苦的不易,反倒有时滋生出对周围世界的恶意,幻想着有一天出人头地了,就要痛痛快快地生活,痛痛快快地宣泄,享受高高在上的生活。受某些舆论和传媒的影响,甚至是家长的误导,认为当官和当大老板是人生的终极目标,金钱至上,权利至上,他们的心灵都有些不同程度的扭曲,贪图享乐,不思进取。身为一个曾经怀揣英雄情结,虽堕入红尘,但痴心未改,心有不甘的老师,虽然无力改变孩子们的处境和现状,但仍积极倡导理想主义,在课堂上宣传英雄事迹,宣扬英雄精神的我,鼓励孩子们崇拜英雄,张扬他们的好胜心和进取心,诱发他们天性中的善良和同情,引导他们感受崇高,感受道德的纯粹。如同瞌睡遇见枕头,我在儿子的影响下,遇到了这样一本充满着英雄主义,理想与现实巧妙融合,为实现理想付诸行动的好书《今天我是升旗手》,感触颇多。也许有人会说,一本写给少年儿童的书就把你一个半老徐娘感动成这样,你心智未必成熟,境界可见一斑,但我要说,我是一个老师,我的工作对象服务对象就是那些稚嫩的”花花草草”,少男少女,不读他们读的书,我怎么和他们心灵相通,在他们跟前怎么有话语权,怎么做他们的心灵导师,怎么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我庆幸,我终于读到了这本他们喜欢,我也喜欢的好书――《今天我是升旗手》。
《今天我是升旗手》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活跃在我的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主人公肖晓是南京市光明小学六年级4班的副班长,爸爸是个优秀的海军驱逐舰舰长,虽然很早就没了母亲,但受到父亲的耳濡目染,在爷爷奶奶的关心爱护下成长为正直、善良、热情,有正义感,充满英雄主义的出类拔萃的男子汉。全书围绕着他的理想——当天安门国旗班班长,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当学校的升旗手升国旗来写,塑造了一个崇尚英雄,视荣誉为生命的肖晓。
当我看到肖晓四年级在全区”国旗知识竞赛”中拔取头筹,却因急性肺炎,错失升旗机会时替他扼腕叹息,五年级时他为当升旗手绞尽脑汁做好事——自告奋勇帮宣传组出黑板报的同学洗黑板,打线条,独自留下打扫教室,蒙身灰土星夜回家,路上看见地上横着木棍却咬牙故意放在路灯照不到的阴影里,导致同校的周小胖人仰车翻,他冒充好人送小胖上医院,还一路小跑回家拿出自己的钱硬要医生为原本没事的小胖照X光,得到了小胖父母的感谢信并如愿以偿被校长当众表扬,被选为光荣升旗手。就在心愿即将得偿之时,他良心发现,不能撒谎,他向老师坦白了一切,为自己的行为懊悔不已,泪流满面,最终没能当上升旗手。就在他有那么点自暴自弃,对当升旗手不抱希望的时候却意外捡到了一笔巨款——五万六千八百块,还制服了一个试图抢劫这笔钱的悍匪,并由于报警及时,间接地救了失主的生命。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的他终于名正言顺地获得了当升旗手升国旗的殊荣。为了当好升旗手,他发动全家帮他训练升国旗的种种动作和细节。当我看到这些的时候,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可爱又可敬,优点多于缺点的孩子。他把当升旗手看得如此重要,小小年纪,就在心中种下了理想的种子,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执著坚定。有志不在年高,着实令人钦佩。后来看到当升旗手的机会因为学校要参加重点小学的入围评比被换成拿了全省奥林匹克数学大赛第三名的林茜茜时,我不由地替肖晓打抱不平,竟然有些埋怨校长和同为老师的梅放。大人的功利思想无形当中成了伤害孩子的利刃,我似乎看见肖晓汩汩流血的伤口。当我看到肖晓为此泪流满面,执意不肯参加升旗仪式,独自一人在教室里耍小脾气时,我也感同身受,感到莫名的憋屈与愤恨。肖晓听到梅放老师”英雄不该对荣誉斤斤计较”的劝解后,随即将自己的委屈抛至九霄云外,悄无声息地插入操场上已站好的队列中,集体荣誉感使他不会因为自己的事情而影响学校的纪律和形象。而当林茜茜升国旗出了岔子,学校将颜面扫地之时,他及时挽救局面,将国旗升上旗杆,收拾了残局,反倒使检查团对他们学校刮目相看。他的这种拿得起放得下的豁达与大度,关键时刻表现出的勇气和胆量恐怕我们成人都难以企及吧!这样一个有气度,有胆识,有大局观念的孩子,怎能不让人喜欢呢?而后来的种种,包括无私帮助生病住院的林茜茜,为她托奶奶的关系调换病房,为她义卖报刊杂志筹药费,用善意的谎言带林茜茜到森林公园散心,发现了医学专用猴子的小偷,并勇敢制服小偷,解救了公园的猴子,一个真诚热情,善良勇敢的好孩子就完全俘获了我的心,他在我的心中成了完美的一个孩子。而当我看到他为了去北京看升国旗仪式,用谎言骗得爷爷奶奶的钱独自去往北京时,心中除了佩服他的胆气外,竟无一丝嗔怒与责怪,毕竟他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追梦的人儿,不应受到嘲弄与指谪。他在去北京火车上与安徽青山希望小学的孩子相遇,为一只小狗”孩孩”奔波,只为小狗不被扔出窗外,也能去北京的机智与果敢,让我对这个孩子的好感极度上升。小小年纪,就能如此善待生命,让我的心头不断涌出阵阵暖意。虽然肖晓下车就被警察发现并送回家,没能实现看升旗仪式的梦想,却让他与青山希望小学的孩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从信中得知青山希望小学怀娃的小狗”孩孩”被列车长留在了北京,他也难过了好多天,在发现一只小狗长得很像”孩孩”时,斩钉截铁地用自己心爱的旅游鞋换下了小狗,并将自己最爱吃的排骨省下留给小狗吃,最后使全班同学都喜欢上了小狗,全班共同抚养小狗。终于在小狗大闹课堂后被老师发现,在爱心邮局局长的特事特办下,将小狗寄给了怀娃。与小狗一起寄给希望小学的还有同学们每人捐出的一条鲜艳的红领巾和大家捐款买的队旗和国旗。当我看到这里,我看到了和红领巾一样鲜红的孩子们的爱心,在璀璨的阳光下熠熠生辉,不仅温暖着大山里的孩子,也温暖着书桌前的我。人性中最善良的因子就像金子,无论埋藏得多深,总会在某个瞬间灼灼其华。这本书最后的结局令人喜出望外,在记者的报道下,青山希望小学的孩子到肖晓所在的南京市光明小学搞”手拉手”活动,城市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他们邀请希望小学的学生到家中做客,热情款待,并参加他们学校的一系列活动,包括最庄严肃穆的升国旗仪式。肖晓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校长点名担任光荣升旗手,他终于实现了当升旗手的愿望。随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我的思绪也早已飞到了肖晓身边,替他由衷地高兴,为这样一个可爱的小英雄高兴。
这本书打动我的,不止是肖晓,还有能和朋友肝胆相照,能为朋友两肋插刀,想朋友之所想,急朋友之所急的好朋友包郝;能为朋友着想,不顾个人利益的中学生巴顿;热情而极有文采的中学生金铃;学习刻苦勤奋,生病住院也不忘学习的林茜茜,还有单纯可爱的马驭,热情善良的大小杨阳,爱美爱笑的祝小娜……这些孩子,个个性格迥异,却又同样善良热情,他们鲜活的形象,时时活跃在我心头。我的心头充盈着温暖和热情,人性的光辉使我的心里亮堂堂的。
这本书打动我的,除了鲜活的人物形象,还有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作者黄蓓佳用细腻的笔触将人物的心理、神态,语言刻画得惟妙惟肖,而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洋溢着的阳刚之气,都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人一旦捧起这本书便欲罢不能。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写肖晓被替换掉伤心难过的片断,”那张脸上的一双眼睛瞪得很大很大,鼻翼张开着,鼻头红得发亮,豆大的泪珠儿不断从那双大睁的眼睛里滚出来,扑簌簌地翻着跟头下落,在下巴那里聚成更大的一粒,而后沉甸甸地掉下去,发出噗的一声轻响”,书中像这样的精彩描写不胜枚举,作者观察细致,体察入微,描写细腻,让人沉醉其中,不由得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或喜或悲,可笑处不由笑出声来,动情处不禁红了眼睛。
读了黄蓓佳的书,真是觉得相见恨晚,原来,我们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品竟有如此动人心魄的神奇力量,自己真是孤陋寡闻。与我们小时候缺书的年代不同了,现在的孩子们不缺藏书,缺的是静下心来读书的意志和动力,缺的是肖晓这样充满正义感和荣誉感,崇拜英雄,有理想信念的少年英雄。作为孩子人生路上的精神导师,我们身为老师和家长,应该自己多读书,为孩子鉴别和发现好书,多让孩子读一些这样的好书,让他们的心房里住进热情、善良、勇敢、正义,让他们交一些这样的朋友,让他们的精神世界丰富而多彩,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少年英雄梦。我们自己也要远离手机、电脑、电视,捧起书卷,剪一段柔软的时光,让灵魂安静地绽放。
【读后感分享】《我懂你的知识焦虑》读后感
浅读《我懂你的知识焦虑》,印象最深的就是作者罗振宇带给我们的创新性认知。
创新性认知离不开经济学思维,经济学思维为我们打开了认知的新世界。作者认为,经济学思维代表着人类正在进行的一次缓慢而又坚定并且作用极大的思维切换。
顺应时代,我们需要切换思维,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切换得过去,而我们能否完成思维的切换,就带来了认知上的差距。我们很容易偏向文科生的思维,文科生思维带有形象化、情感化的特点,缺乏用数字描绘世界真相的能力,所以这种思维没有办法了解世界的真相,面对知识狂潮时容易陷入焦虑、不安。所以,多些理科生的经济学思维,以便我们能洞悉事物本质,升级认知。
创新性认知带动创新性实践。中国需要创新,中国式创新具有挑战,也有机会和优势。发挥我们制造业的优势,再结合开放性创新特点,我们的创新之路将越走越宽。
创业是现在的热门话题,关于创业,作者也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强调,创业是整合周边所有的资源,包括自己团队内的资源,去构建一个全新的商业系统。这提升了创业者对于创业本质的理解,也提升了创业者的大局观。他也强调,创业者不是去做孤胆英雄,而是要让所有人在你的事业中都能看到自己发展的希望。
联想到现在中国的优秀企业,不论是阿里巴巴、百度、腾讯还是华为,在企业发展的同时,都主动调动员工积极性,提升参与感和获得感。员工成就企业,企业塑造员工,员工和企业自身发展,互利共赢才是长久健康发展之道。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面对知识焦虑,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处理方法。《我懂你的知识焦虑》给了我们一个建议——升级认知。希望我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知识焦虑应对良方,享受知识乐趣。
文/陈商阳
《农业与工业化》读后感
yinger
第一次接触张先生的作品,大概是在2012年。当时考研的学校指定的一门考试教材是《发展经济学》,为了应付考试,书上的知识背的滚瓜烂熟,然而更深层次的理解还是有些欠缺。2016年来到华科,获张培刚发展基金会赠书两本:中文版《农业与工业化》以及英文版。初次看到中文版的封面时颇有感触,镰刀与麦穗,非常贴切而又富有深意的设计。怀着一份敬意,现在开始我们的阅读旅程。
回顾张老的一生,几多繁华、几度风雨、几经坎坷。青少年时期在农村的生活经历,使得张先生对于农业问题有着切身体会。大学时期在武汉大学求学的经历,为以后积累了坚实的经济基础。1934年大学毕业后,张先生进入前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并从事了六年之久的农业经济的调查研究工作。工作期间,先生多次参与到地方的乡镇调研,并写成了《清苑的农家经济》、《广西粮食问题》等著作,同时还在多刊物上发表了论文。这一系列的成长工作经历为后来先生到哈佛留学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也对后来论文的选题颇有影响。1941年先生进入康桥哈佛大学开始了留学生涯,也正是这段经历,使得先生原有的知识得到极大的升华和提高。1945年张先生完成《农业与工业化》的英文初稿,后该文获得1946-1947年度哈佛大学经济学专业最佳论文奖和威尔士奖金,这对于当时的华人来说绝对是极大的荣耀。七十几年过去了,张先生的《农业与工业化》中的一些理论在当下仍然适用,如重视农业的发展、改革土地制度、推进农业机械化等等。然后造化弄人,张先生归国后搞了近10年的总务行政工作,后又教了逾十年的政治课,紧接着是10年的“文化大革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完全无暇自己擅长的经济学术研究。学术生涯停滞了几十年,人生最黄金的时光竟就这样蹉跎。董辅礽教授曾感慨说:“张培刚老师的学术思想,像一颗流星,在20世纪中叶的天空划过一道炫目的亮光之后,便旋即泯灭了……”才华不得施展,人才埋没多年,这无疑不是一个时代莫大的悲哀!
20世纪八十年代,张先生拟将《农业与工业化》内容在原有基础上扩大为上、中、下三卷。上卷即原博士论文的中译本,分标题为《农业国工业化问题初探》;中卷分标题为《大战后农业国工业化问题再论》;下卷分标题为《社会主义中国农业与工业化问题研究》。在对三卷书进行详细阅读后,我对张先生的敬仰之情不禁又增添了几分。书中严谨细致的文笔、规范的引用及在当时具有引领性的思想都令我印象深刻。本文的主要着重点是对上卷内容的把握,并辅以中下卷中对相关问题再论述的见解。
打开百度文库APP阅读全文取消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