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桥有数百座,我喜欢桥,但我最爱那家门口的通济桥。
通济桥位于诏安南诏镇的东面,它不仅是国道,而且是连接县城与城东地区乡镇的重要交通枢纽。弯弯的拱桥如彩虹横跨母亲河——东溪的上面,坚实的桥墩屹立在溪中,桥下是流不尽的溪水,桥上是过不完的行人……
通济桥记载着诏安的半部历史。小时候,听老祖母说,旧时桥的桥墩是方石砌成的,桥面是一块块木头拼成的,桥下的溪水湛蓝湛蓝的,群群鱼儿在水中嬉戏,只只帆船从桥下穿梭而过。那时的桥是朴实的,它总是默默地在那里承担着自己的义务,把为人们开辟一条伸向彼岸的通道,当作最大的欢乐……解放后,五十年代,政府对桥进行了维修,桥墩还是原来的桥墩,可桥面已经变成“洋灰”的。那时的桥是多么辛勤;清晨,通济桥迎来早班的第一辆公共汽车;夜晚,通济桥送走了一批又一批进城买卖的乡邻。每日里,无数的车辆从它身上驶过,成千上万的人们从它身上走过,脚下的溪水也一刻不停地冲击着桥墩,然而,它从未有过半点倦怠,从未有过半句怨言,它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着自己应尽的职责……听爷爷说,六七十年代,十年动乱,造反派们在这桥上械斗,把桥身弄得面目全非……这时的通济桥饱含着委屈,只能听着桥下的溪水为它哭泣……
八十年代,由于长期积累,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东溪的河床升高,每遇到洪涝灾难,东溪的上游山洪爆发,红褐色的溪水就会漫过大桥的桥面,行人车辆也无法通行,造成了交通阻塞。这时的通济桥是多么难受,它想向人们诉说自己的苦恼……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全国各地,家乡的通济桥在这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下,旧貌换新颜了。新型的钢筋水泥桥墩和桥身在筑桥工人的努力下,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桥身比以前高了近两米,桥面分为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机动车道十分宽阔,可以并排行驶八辆大卡车。每天来往的车辆川流不息,数不胜数。站在大理石铺设的人行道上,倚着不锈钢桥栏杆,看着桥下清澈的溪水,我便会忘掉所有的烦恼,想起一些美好的事情,令人感到心旷神怡,飘飘欲仙。当夜幕降临时,两边的玉兰灯便会亮起来,发出银白色的光,就像春天的阳光,是那样柔和;溪面被倒映的玉兰灯光照得闪闪发光、十分迷人。如今过往的行人都夸这桥的重修是政府为人们做了一件大好事……
通济桥不但是诏安通往各地的枢纽,它还为国防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县的铁壶港被定为国防军事演习基地之一。每到夏秋两季,一辆接着一辆的军车、坦克……不时从这桥经过。崭新牢固的大桥稳稳当当地承担着这保卫祖国的重任。
通济桥是漳州南大门经济发展的重要通道,是我们县与外界交流的纽带,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通济桥会成为一条美丽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