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上午好!我是xxx的妈妈,感谢李老师给予我这次发言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共同交流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
我感到十分荣幸!学校对家庭教育的重视让我们每一位家长身上多了一份责任,学校的老师对我们每一个孩子也倾注了一份心血。作为家长,我首先非常感谢所有老师对305班孩子们的辛勤付出。
同时,作为家长的我们,也要理解、支持老师的工作,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孩子。毕竟老师要照看几十个孩子,精力也是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
我是一位80后妈妈,论经验,在座的很多家长可能都比我丰富,所以谈不上有什么特别的成功教育,只是希望分享平日里一些教育方法,与大家共勉!婷婷在班里成绩算不上是尖子生,但总体还算令人比较满意,成绩稳定没有偏科,这是目前让我最欣慰的事儿。也希望能一直这么地保持下去!今天我就结合自己家庭教育的一点粗浅心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交流。
一、生活自理能力。我是这么认为,一个学习再好,能力再强的人,如果生活不能自理,那一切都等于“0”,所以我平日里要求孩子尽可能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从小我们会给孩子注入尊老爱幼的思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今日事今天毕。
虽然这些要求有时候不能按计划完成,但孩子至少知道这是要做的。婷婷从帮忙递东西或跑腿的小事到洗碗、扫地,再到现在洗完澡自己洗衣服,凉衣服等都能独立完成。
当然,有时候也会偷懒、耍赖,但只要提醒都会主动完成。有时候我们也会视孩子的功课情况而定,一般周一到周五我们不会特别给她安排,周末时间充足就要担当一些。
例如:整理书桌、书架或打扫房间,这些都做得井井有条。其实有时候孩子参与其中,也乐在其中,并不会觉得有多辛苦!从小我就喜欢让婷婷做“选择题”,为什么这么说?现在的孩子聪明,生活条件也非常好,但父母们把他们都当心肝宝贝,孩子需要什么几乎都能满足。
而我家的选择题是,不管婷婷需要什么,我们都不会一下满足她,这中间会有个过程,让她知道什么东西并不是能不劳而获。例如:有几样东西都想要,我们会让她选其中一项自己最喜欢或最需要的,就是说只能多项选一,目的是让她懂得取舍。
二、关于习惯。习惯伴随着一个人的一生,习惯好坏更会影响一生。所以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应该做到三个要:一要有坚定的态度,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持之以恒,特别是孩子已经养成一些不良习惯的时候,家长坚定的态度很重要。二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长在看电视、上网,却让孩子做作业,这不仅仅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还影响孩子讨厌学习。三要赏识孩子,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俗话说得好:“数落子千过,莫如夸子一长”,与其让孩子在没完没了的批评中纠缠,还不如适当给予表扬,给孩子每一次进步鼓励、喝彩。
我坚信一个优秀的孩子是夸出来,而不是骂出来的。当然,也不能盲目夸!总之,良好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形成良好的习惯是孩子一生的事。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更重要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也要参与其中,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不要有怨气拿孩子出气,尤其是我们做妈妈的(这点我以前做得非常不好,孩子在作文中写妈妈是只母老虎,哈哈!)不过我已经正在改正对孩子尽量少发脾气,多沟通。
在我家虽然不能样样都做到,但有以下几点我们一直在坚持。第一,独立与自觉。
一年级的时候我们会天天晚上陪在身边辅导作业,二年级慢慢地开始放手,直到现在完全放手,不用督促,每天放学回来都是自己独立完成作业。我和爸爸只负责签名,不检查对错。
这个过程开始会比较痛苦,因为粗心,经常看到老师给的红叉叉,但是慢慢地正确率就有所提高,孩子自己也会有成就感。除非真遇到不会的可以问,更多的我们是希望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不仅能深入了解题意,还能增添亲子关系。
我们做父母的不能跟着她一辈子,多提供一些体验的机会给孩子,孩子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地犯错和改正的过程。现在还小,即便是“摔跤”了,再爬起来也容易恢复。
此外,我还跟孩子约定,对于学习是她自己的事儿,爸爸妈妈不会天天督促,但是会不定期抽检,如果抽检的时候不会,那说明学习就没认真。这样久而久之,孩子把学习当成自己理应的事儿,也就成为习惯了。
这个方法觉得还是蛮有效,比如生字听写,英语单词,或是数学概念等学习情况,这些都能在抽检中得到效果。
第二,亲子沟通。每天我都会挤一点时间来了解孩子,和孩子交流、沟通她在学校的事情。
妈妈都希望孩子能把自己当成一个无话不说的朋友,所以时常跟婷婷讲有问题可以随时和我们交流,遇到困难我们也会和她共同解决。刚入一年级的时候要求她每天认识几个同学朋友,后来问她有什么好玩有趣或有意思的事可以和我分享,到现在孩子每天都会习惯性地跟我聊聊学校所发生的事,有时候还会有些小心事告诉我。
从聊天中了解孩子一天在学校的情况,比直接问她“今天在学校学到了什么”效果要强得多。
第三,耐心和信心。信心和耐心,是家长,在孩子上学时候送。
所以对孩子的教育绝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
我们常说人生两最不能等。所谓“七岁看老”是指在七岁时幼儿的个性倾向开始形成,叫做三岁看小,什么意思呢,社会的未来。
希望我们的每个家长不要错过了现在的对孩子的教育时机,现在还不到3岁。那时看到这里的老师们在布置教室、孝敬老人不能等!
所以今天的发言。真心希望我们班的家长接下来的几年在忙着工作赚钱的同时多花心思在孩子的身上、性格一旦定型、各位家长,很荣幸能够在此发言。